第884章
李老匠正要离开陈平安却喊住他,“配方一定要仔细,所有比例一定要精准。”
李老匠拱手道:“王爷,您放心。”
李老三走后,陈平安来到工坊一安静的房间,开始爬在桌子上不知在画些什么。
晌午刚过,李老匠就匆匆赶来,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王爷,您说的玻璃没有烧制出来。”
陈平安眉头微皱,怎么会烧制不出来了?“配方比例精准吗?”陈平安问道。
“都是按照您说的比例,绝对精准。”李老匠赶紧回答道。
陈平安百思不得其解,想了想,“走带上我看看。”
陈平安来到窑炉旁,一眼就看到问题的所在,原因在于要想烧制成玻璃,炉窑的温度一定要达到千度,可眼前的炉窑。。。。。。
“李师傅,我知道原因到了,是温度达不到,要想烧制玻璃,温度一定要达到千度。”陈平安望着眼前的炉窑问道。
李老匠捧着石英石的手猛地一顿,脸上的皱纹都拧成了疙瘩:“王爷,您说的这‘玻璃’听着是好,可咱们工坊的窑炉。。。。。。怕是烧不到千度啊!”
他引着陈平安走到工坊后院,指着一座正在烧制瓷坯的窑炉,“您看,这窑烧瓷器最多到八百度,柴火再旺,窑内的火头也硬不起来。”
“那就改造一下炉窑,我给你画个图纸,按照我的方法来。”陈平安说完就快步离开。
不一会李老匠捧着陈平安画的窑炉改造图,眼睛发亮,转身对徒弟们厉声道,“快!把三号窑里的瓷坯都搬出来,腾干净!再把耐火黏土、石棉绒都搬过来,按王爷说的改窑壁、缩烟口!”
徒弟们不敢怠慢,七手八脚地清空三号窑,又取来工具开始改造。
李老匠亲自盯着配比原料,将石英石、硝石、纯碱按陈平安说的比例称重,倒在石碾上细细碾磨,直到碾成雪白的细粉,才加水和成泥状,捏成拳头大小的坯子摆在竹筛里阴干。
陈平安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醒:“黏土要和匀,窑壁接缝处别留缝隙,不然漏气跑温。”
“哎!草民记下了!”李老匠应声,额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丝毫不敢懈怠。
“还有,把木头换成木炭,这样也能增加温度。”陈平安继续安排着。
折腾到日暮时分,改造后的三号窑终于就绪,双囊风箱绑在木架上,铁管直通风膛,窑壁加厚了半尺,裹着石棉绒像穿了层棉袍,排烟口缩成巴掌大,安上了铁制闸门。
李老匠指挥徒弟将阴干的玻璃坯子小心翼翼地码进窑内,封好窑门,点燃了窑底的木炭。
“呼呼——”双囊风箱被两名徒弟合力拉动,风顺着铁管灌进火膛,木炭“噼啪”燃得通红,窑壁很快热得烫手。李老匠守在窑边,每隔半个时辰就用铁钎探一次温,看着测温泥块从暗红变成赤红,脸上满是期待。
陈平安留下几句“火候别太急,烧足三个时辰”的叮嘱,便先回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