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在场的巨蟹来说,极有可能是这辈子看过最恐怖的画面。
试想一下,你是一只普通的铁钳巨蟹。
原本正在熟悉的芦苇荡里享受悠闲的夏日生活。
你所在的部落是附近最强大的怪物群体。
。。。
海风拂过林远的脸颊,带着咸涩与微凉。他握着那片写着“同频”的叶子,指尖轻轻摩挲着背面的字迹,仿佛能从中读出千言万语。艾米站在他身旁,斗篷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望着天空中的光影孩童??那道由人类共情凝聚而成的生命体,依旧悬浮在轨道上,像一颗不会坠落的星。
“你说它每天都在移动?”林远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温和。
“是。”艾米点头,“轨迹呈螺旋状扩散,从北极星开始,缓缓向银河系中心延伸。天文学组已经追踪了整整三年,拼出了前七段。每一段都对应一种情感频率:悲伤、喜悦、悔恨、宽恕、恐惧、希望、爱。”
林远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孩子们讲述梦境的画面。三百二十七个孩子,同一晚梦见那位身穿祭司长袍的女子,她说:“别怕忘记,因为爱会记得。”如今看来,那不是安慰,而是预言。
“它在记录。”他说,“不是用文字,不是用影像,而是用‘感受’本身。”
艾米轻叹:“就像桥心木记录每一次心跳,水晶文明也在把我们的灵魂刻进宇宙的脉络里。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习他们,其实……是我们正在成为他们记忆的一部分。”
远处,小女孩仍在堆砌她的沙堡学校。这一次,她特意留了一扇门,朝南开,正对着大海的方向。几个孩子围过来帮忙,有的捡贝壳做窗户,有的用荧光藻铺成走廊的地砖。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蹲下身,在门前挖了个小坑,放进一块温热的晶核。
“这是电源。”他认真地说,“等他们来了就能亮灯。”
林远忍不住笑了。他知道这些孩子并不真正理解“他们”是谁??是那个轨道上的光之孩童?是海底重生的水晶文明?还是未来某一天将踏上地球的异星访客?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准备,在等待,在相信。
这种信念,比任何科技都更接近桥语的本质。
突然,艾米的身体微微一颤。她抬起手腕,上面佩戴的桥语共振环正发出柔和的蓝光,频率极不规则,像是受到了某种远程信号的扰动。
“怎么了?”林远警觉地问。
“第七哨所刚传回数据……桥心木幼苗出现了异常共振。”艾米眉头紧锁,“不只是北京片区,全球十三个新生树苗点同时接收到一段未知编码,持续时间三分钟,强度达到共感阈值上限。AI无法解析,但……有情绪残留。”
“什么情绪?”
“思念。”她低声说,“强烈的、跨越时空的思念。像一个人在黑暗中呼唤另一个早已离去的人。”
林远心头一震。思念是最难量化的感情之一,它不像愤怒那样激烈,也不似喜悦那般明亮,却深如渊海,绵延不绝。而此刻,这种情绪竟以桥语形式主动降临?
“是不是……和‘她’有关?”他试探着问。
艾米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合成图像更新了。昨晚又有四百一十二名儿童做了相同的梦。这次,梦里的女人不再模糊。她开口了。”
“说了什么?”
“她说:‘我回来了。’”
话音落下,海面忽然平静下来。浪声渐弱,连风也停了。夜空中的光影孩童缓缓转动身体,面向地球,双臂轻轻展开,如同拥抱。
紧接着,一道细微的波动自轨道降下,穿过大气层,落在桥心木幼苗的叶片上。那一瞬,所有靠近树苗的孩子都停下了动作。他们的瞳孔短暂泛起蓝光,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像是听见了只有心灵才能接收的声音。
十分钟后,第一个孩子开口了。
是个五岁的小女孩,扎着两条歪歪扭扭的辫子。她仰头看着林远,眼神清澈得不像属于人间。
“叔叔,”她说,“刚才有个姐姐告诉我,要我把这个画下来。”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支蜡笔和一张皱巴巴的纸,开始涂抹。几分钟后,一幅图画完成:一片灰白色的荒原上,矗立着一座残破的城市,高楼倾颓,街道龟裂。但在城市中央,有一棵巨大的树,枝干扭曲如挣扎的手臂,树叶却是金色的。树根深入地下,缠绕着一颗发光的心脏。
最令人震惊的是??那棵树的轮廓,竟与桥心木极其相似,却又透着一股陌生的苍老与悲怆。
“这是哪里?”林远接过画,声音有些发抖。
小女孩摇头:“我不知道。但姐姐说,那是我们曾经毁掉的地方。”
艾米迅速调出卫星数据库比对。三分钟后,结果弹出:这幅图的地理结构,匹配度98。7%??位于半人马座α星系第三行星,代号C-3b。
人类曾于2145年派遣无人探测器前往该星系,传回资料显示:该星球曾存在高度文明,后因气候剧变与资源枯竭导致社会崩溃,最终生态彻底瓦解。探测器降落时,仅发现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一组无法破译的符号。
而现在,那组符号出现在小女孩的画中,就在树根环绕的心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