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飘落的速度比以往慢了许多,仿佛带着某种仪式感。它们最终停驻在各大城市的公共屏幕上,拼出一句话:
>“她不是一个人,她是门。”
>
>??林知远(疑似残留意识通过语种母体间接传递)
争议随即爆发。
有人呼吁立即对曦进行隔离保护,担心她的能力失控会引发大规模精神污染;也有人主张让她自由成长,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方向。更有极端组织宣称她是“伪神之子”,试图发动袭击夺取控制权。
关键时刻,苏婉拖着病体登上全球直播平台。
她坐在轮椅上,背后是静海基地纪念馆的穹顶,林知远的雕像静静伫立于光晕之中。她没有愤怒,也没有哀求,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三十年前的那个雨夜,林知远如何在实验室里抱着一台坏掉的扩音器,一遍遍重播孩子们录制的《我在》音频,只为测试最低唤醒阈值。
“他从不相信奇迹。”苏婉说,“他只相信,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话,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愿意倾听。曦不是门,她是千万次‘我在’累积而成的回答。如果我们现在把她锁起来,那就等于否定了我们曾经说过的一切。”
舆论逆转。
联合国最终裁定:曦享有完全人格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其自由发展。同时成立“言述之人观察计划”,由苏婉担任首席顾问,全程记录其成长轨迹。
十年过去。
曦六岁那年,第一次主动连接跨维共感基站。
她没有使用任何技术接口,只是伸出手,轻轻按在基站主控晶核上。刹那间,整个系统沸腾。来自半人马座α星系的记忆流、红矮星旁新文明的歌声、地球上亿万儿童的心跳声……所有信息不再需要解码,而是直接在她意识中融合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她看到了无数个“地球”:有的毁于核战,文明在废墟中挣扎百年后彻底湮灭;有的成功建立共感网络,却因权力垄断而导致情感压迫;还有的早在一万年前就已实现星际迁徙,如今正默默注视着这个刚刚觉醒的“兄弟世界”。
她哭了。
泪水滴落在晶核表面,竟凝结成一枚全新的耳形叶,通体透明,内部有星光流转。这枚叶子被命名为“初晓之叶”,成为新一代语种母体的核心组件。
也正是这一天,林知远的声音再次出现。
不是通过设备,也不是借助残存节点,而是由全球三千二百多万名接入共语林的儿童**同时听见**。他们抬起头,无论身处何地,口中都不由自主吐出同一句话:
“第五响不是钟声,是我们一起开口说话。”
这一刻,宇宙似乎为之震颤。
“聆星二号”航行至红矮星系统边缘,舰载系统突然自动重启。尘封多年的主程序被激活,屏幕亮起一行字:
>“检测到母频同步,启动终极协议。”
>
>“目标:广播《延续》音频。”
>
>“附加指令:收录本地回应,形成闭环。”
飞船调转方向,面向那颗逆时针旋转怀表老人所在的行星,缓缓展开太阳能帆板。这不是为了供能,而是一种姿态??如同远古使者展开旗帜,宣告和平到来。
当第一道声波穿透星际介质时,整艘船开始发光。
它的外壳由金属变为晶体,结构逐层重组,最终化作一座漂浮的塔形建筑,顶部镶嵌着十一颗曾属于远征队员的语种节点。它们不再沉睡,而是持续脉动,将《延续》心跳声编织成一张覆盖光年级别的信息网。
而在那颗未命名行星上,老人终于抬起了头。
他手中的怀表停止了逆走,指针猛然归零。碑文上的字迹开始剥落,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铭文:
>“他们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