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六年十月十一日,北漠国破,王师回朝。
胜利的消息传到鹿城时,百姓乐开了花。
大街小巷,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听到有人唾沫横飞地讲述着王师打败北漠的故事,语言生动,仿佛亲历的一般。
提心吊胆整整一年,宋湄也终于松了口气。
王师回朝,萧观那小子肯定也活着。
果然,听到消息的第三天,宋宅就来了人。
宋湄从外面回来,刚进入厅堂,就被屋内黑压压的一群人吓了一跳。
仔细一看,就连陈玉醒也来了。
宋湄早猜到萧观等不及,他惯用这样的手段,一定会来接自己。约定的事情,也被他搞得像强制的事情。
这就是他们约定的那一面了。
宋湄笑问:“怎么这么兴师动众的?”
陈玉醒欲言又止半晌,最后为难地看向了一侧的人:“国公爷,还请你亲自来说吧。”
宋湄意识到事情的不同寻常。
赵淮面色肃然说:“陛下在丹阳行宫等娘娘。”
宋湄对这个地名很耳熟。
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但她记得,丹阳好像不在边陲附近,更不位于王师回朝的路线。
宋湄不明白:“怎么会在丹阳?”
赵淮说:“陛下旧疾复发,性命垂危。”
宋湄渐渐收敛起笑容-
而事实上,即便许倾蓝留下的房契地契和宋家的一些分红也让沈氏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但宋湄如今是准镇北侯夫人,宋柔忠勇伯府六少奶奶的身份在宋兴德面前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甚至因为她之前在萧大夫人面前的小动作,宋兴德直接警告了她,两个月不仅没有再踏进她的院子半步,还将管家权交给了后院的白姨娘。
白姨娘接手管家第一件事就是换了她给庶子庶女们请的先生,宋兴德得知后还经常考教庶子,一副要将所有孩子都教成材的架势。
事关儿子的继承权,沈氏再不敢乱来。宋兴德大概见她安分,私下里又补贴了宋柔一些。
可再补贴也没办法跟许倾蓝留下的东西相比,偏偏两人又是一同备嫁妆,沈氏每天看着宋湄的嫁妆一抬抬从许宅搬过来,真的是抓心挠肝的难受,“凭什么呢,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凭什么嫁的比我儿好,嫁妆都比我儿多!”
宋柔捡起被她扔掉的账本,安慰道,“您别气了,都说人生在世,福气是有限的,提前享受了未必是好事,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的日子谁能说的准呢?”
“您难道觉得婚后她的日子会比我好?”大概没想到母女俩的理想竟然南辕北辙,小六的表情有些滑稽,连萧观都像是被噎了一下。
宋湄被逗笑,然后问道,“不过,侯爷既然在查这件事,难道其中还有蹊跷?”
萧观将遗书还给她,“没有,当年运送粮草确实有人从中作梗,三年前罪魁祸首都已伏诛,本侯只是想知道一些当时的细节,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宋湄点点头,没有过多询问,三年前那场变乱,她失去了亲娘,萧观失去了父兄和战友,肯定比她更上心,最主要人家才是专业的,她就不凑热闹了。
确定没有更多的东西,萧观带着小六告辞离开。“——既然不想娶他们吴家的姑娘,那就娶个被退婚的商户女。”祝南溪道,“大概就是这个心态吧,反正就是报复镇北侯,也想压一压他的气焰?”
然后宋湄就倒霉的被卷入其中。比起她梧桐苑的餐桌凉亭,百花秋千,竹实院里青竹苍翠,石板铺路,正房门口还放着一口墨缸,端的清雅至极。
院子里没人,屋里倒是听起来很热闹。
宋湄走近,就听到沈氏充满喜悦的笑声,“六郎真是客气了,我们家里就有药铺,哪里就用得着他送药过来了。”
原来是李亦宸派人送了药过来,佛诞日的事情发生后,李家三房第二天就遣了媒婆上门提亲,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宋兴德也没有什么可以端着的了。
大概除了知道宋柔重生的宋湄,谁都以为宋柔这次是受了吴知萱的牵连。
宋兴德装模作样的表达了此事非他本愿的清高之态后,为了女儿活路还是“无奈”的接受了现实,重新接纳了李亦宸成为自己的准二女婿。
而李亦宸做二女婿,显然做的比大女婿称职的多。
一个陌生的女声道,“这是军中上好的金疮药,外头没有,我们家少爷特地寻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