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死了小姑父。
又不是在场所有人都跟着死了小姑父。
这种看似很讲人情味儿的道德绑架无异于空中楼阁,在真切踏入职场的人眼里与笑话没两样。
如果换做她自己。
如果需要造谣。
她造谣的方向一定是钟家仗势欺人,有几个臭钱就不把其他人当回事。
郭利群看似是姑爷,其实在家里一点地位都没有,哪个小孩都能对他吆五喝六,老婆也不尊重他,出轨,冷暴力,对他身心虐待,导致郭利群抑郁……
这才是天然把钟家跟大众对立。
就算自己迅速辟谣,大家还能往钟家控制媒体的方向继续揣测。
因为咱们骨子里就是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质;有最朴素的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和同情;有联合起来推翻压迫的勇气……
如果借郭利群要整自己,这次的手段太浅显,不像精心准备的。
反而像一时兴起。
发现郭利群能跟她扯上关系,就故意来恶心人。
所以发完那张辣眼的非主流合照,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爆料后,那几个“老同学”就隐身了。
部分网友摸到三中BBS翻出旧帖,听风就是雨式的围剿很快变成了学习打卡。
骂错了道歉?
那是不存在的。
隔着网线谁知道谁啊,这种隐身感的确会降低一些人的道德底线。
现实里不小心撞到谁大家会脱口而出“对不起、不好意思”。
但在网上。
就算骂一个陌生人‘死全家’这样的话,被证实骂错了,也只会觉得‘哦,都怪营销号和一些无良爆料者利用了我的正义和善良’。
钟元自己就搞新媒体,并不会因此大动肝火。
媒体吃的流量饭,不就是这一部分人贡献的吗?
思维碎片化。
大部分不会先质疑、找证据、再结论的做法,加上国人对分数的隐性崇拜。
在确定钟元是正儿八经爬上去的分数后,她在这场爆发得突然、结束得也很突然的扒皮辱骂中被反向“造神”了。
而前一天被各种抨击的点,譬如叛逆、奇装异服染发、逃课打游戏、装逼……
这些都发生在她成年以前。
还处于“不成熟的青少年”阶段,反而成了与网友们拉近距离的契机。
成绩本就好的会想:
——他们仨的底子花两年时间变化这么大,我再努力、再努力一点,是不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成绩差,叛逆,被家长、学校放弃后也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就是能心安理得当社会渣滓的那一小部分,看了钟元三人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也忍不住萌生出改变的勇气,他想:
“他们行,我也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