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除此之外,这笔订单,对于沙洲冷冻加工厂,不止是救命钱,还是入场券!
作为一家刚建成的新厂,首先面临的就是无资源、无技术、无市场的三重困境。
常言道,凡事开头三脚都是最难踹的。
倭国的鳗鱼订单,恰恰是沙洲冷冻加工厂打开市场的唯一机会。
更何况,目前国内的外贸份额是链式的,水产加工业的配额,是需要靠“业绩积累”的。
必须要完成目前的订单,外贸局才会给你派遣下批次的出口额度。
从他的角度看来,配额就相当于企业的“长期饭票。”
有了配额才能持续接倭国订单,赚了钱,工厂才能继续生产。
可要是失去了配额,刚投入的新厂就会面临无单可做的死局。
以上这些问题,让沙洲冷冻加工厂不得不接下订单,可接下订单后,他们就发现,本地的渔队,根本钓不上来!
钓不上来,一部分是捕捞能力不足,另一部分是渔期不到的问题。
最终冷冻加工厂,没有按时按量交付鳗鱼,光违约金就赔偿了倭国商社一万五千块钱!
再加上现在倭国对于国内的渔业供应商,信任本身就不高,因为这件事直接导致信任危机,工厂被列入的黑名单,外贸局直接收回了全部的配额。
最后只坚持了一个月,这个新厂就破产了,也就沦为了大家嘴里的笑话!
想清楚这些,林斌不禁不满的点了一根烟。
今天要不是陆豪主动提起来,他还真想不起这件事。
算一算日子,这笔鳗鱼订单,就是上一世导致沙洲冷冻加工厂倒闭的订单!
“陆总,白鳗要多少吨?”
陆豪沉吟片刻道:“暂时是五吨。”
“但时间比较匆忙,只有一周时间。”
此话一出,张建春不禁轻叹了一口气,伸手摸起林斌放在桌上的烟盒,自顾自点了一根烟。
一周,五吨白鳗。
白鳗要是那么好捞,价格就不至于这么贵了!
在捕鱼的院子里,针对捕捞白鳗的难度,有三点总结。
找不准、捕不多、存不住!
想要捕捞白鳗,必须要到远海去,还要是水深达到五十到八十米的深海泥沙层。
远海海域没有地标参考,再加上探鱼设备不够先进,仅凭经验判断的话,几乎是百分之百碰不到鳗鱼栖息区。
鳗鱼只会在大潮夜上浮觅食,他心里大概统计过,去年一年没有下雨的大潮夜,不超过十天。
何况远海极其容易突发四级以上的大风,运气稍微差一点,就会错过渔汛窗口期。
哪怕运气足够好,解决了找不准的问题,还有捕不多、存不住的问题。
捕捞鳗鱼,不同于其他鱼获,只能靠钓,不能靠捞或者网。
即便是钓,普通渔具也不好办,白鳗体重大,挣扎力道更大,市场上主流的普通棉线根本钓不上来,咬钩就得断。
再加上白鳗对饵料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活饵,市场上鲜活的小杂鱼,存活时间只有十二个小时,想要钓五吨白鳗,所需要巨量的饵料,如何保存饵料是个问题。
最后就是存不住,白鳗体表粘液容易滋生细菌,哪怕及时冲洗,铺冰保鲜,寻常保鲜手段八个小时候,鱼获也会变质腐烂。
光凭这三点,就足以劝退绝大部分渔业公司和散户渔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