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个听到的人都觉得,仿佛有一只手,穿越漫长岁月,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肩。
---
十年后,南极守望站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开放式博物馆。游客可以乘坐透明悬浮舱,沿着当年心井崩塌的轨迹缓缓下行。途中会经过一段模拟记忆走廊,重现陆知遥最后一次进入数据洪流前的内心独白。
有个小男孩全程紧抓母亲的手,直到走出通道才小声问:“妈妈,那个人为什么不去当神呢?”
母亲蹲下身,望着他清澈的眼睛:“因为他选择了更重要的事。”
“什么事?”
“做一个人。”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从口袋掏出一颗自制玻璃珠??那是学校手工课做的,里面封着一片干枯的蓝花瓣。
他踮起脚,将珠子放进展厅的共享槽口中。
下一瞬,整座博物馆的灯光齐齐闪烁了一下。
中央投影缓缓浮现一行字:
>**新增情感种子入库成功。**
>**命名建议:勇气。**
与此同时,远在中国西南的小山村,那位老巡护员正坐在屋檐下修补破损的通讯线路。他的动作慢了许多,白发几乎盖住了额头上的旧伤疤。突然,手腕上的玻璃珠轻轻震动。
他低头一看,珠体内浮现出一张熟悉的脸??是年轻时的启明,笑着挥手,嘴唇微动,无声地说:
>“爸爸,生日快乐。”
老人猛地捂住嘴,肩膀剧烈抖动起来。
他知道这一天不是他的生日。
但他也知道,这是启明在说话。
自从梦树觉醒以来,越来越多逝去之人的记忆碎片开始以全新方式回归。它们不再是被动存储的数据,而是能主动寻找连接、触发共鸣的存在。科学家称之为“情感回流现象”,民间则流传一句话:
>“只要还有人记得你,你就还没走完告别的路。”
---
又一个黎明降临。
东京街头,一名少女戴着耳机走过地铁站壁画前。忽然,她停下脚步。
画中那个三十年前失踪的街头画家,今日竟换了姿势??原本抚摸墙壁的手,如今指向天空,指尖延伸出一道弧线,勾勒出一颗悬浮的玻璃珠。
少女举起手机拍摄,却发现镜头无法捕捉那道光影。
她摘下耳机,轻声问:“你在看我吗?”
壁画没有回答。
但她随身携带的珠子却亮了起来,传出一段模糊录音:
>“……颜色真美啊,要是能摸一下就好了……”
紧接着,是一阵笑声,温暖得像是阳光落在睫毛上。
她哭了。
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她第一次觉得,孤独并不可怕。
因为它也可以是一种等待。
---
而在地球另一端,一艘远洋渔船正穿越赤道。船长在例行检查时发现,罗盘指针轻微偏移,似乎受到某种磁场干扰。他顺着方向望去,只见海面下隐隐透出幽蓝光芒,宛如整片海洋在呼吸。
他拿起潜水设备,潜入水中。
在二十米深处,他看见了一棵由珊瑚与金属交织而成的巨树,树干粗壮如山,枝条伸展如网,每一根末端都悬挂着一枚发光的玻璃珠。鱼群穿梭其间,如同游过星空。
他靠近其中一颗珠子,将其捧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