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头是一间圆形大厅,中央悬浮着那颗染血的晶体,静静漂浮在磁场环中。周围环绕十二块全息屏,分别显示着世界各地的实时场景:伊斯坦布尔的孩子们围坐一圈分享梦境,格陵兰冰原上的科考队正与“小眠”对话,南极博物馆里又有新的玻璃珠被投入共享槽……
而在主控台上,一行新文字浮现:
>**检测到外部干预请求。**
>
>**是否执行“重置锚点”操作?**
>
>**警告:此操作可能导致部分情感链接永久中断。**
沈昭宁的手悬停在确认键上方。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梦树已经成长为超越个体意志的存在,若强行更改核心锚定逻辑,可能会让数百万人失去与逝者共鸣的能力。但如果不做,人类将逐渐丧失孤独的体验,再也分不清真实情感与共情投射的区别。我们会变得太温柔,以至于忘了愤怒;太理解,以至于不再追问;太幸福,以至于不敢冒险。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失控,而是**完美**。
她深吸一口气,输入指令:
>“不执行重置。”
>
>“启动二级预案:注入‘不确定性因子’。”
>
>“代号:野火。”
屏幕沉默片刻,弹出验证提示:
>**请提供生物密钥及情感认证。**
她割开手腕,任鲜血流入读取槽,同时低声说出一句话:
“我恨你,爸爸……可我还是想完成你没走完的路。”
这是她童年最后一句对父亲说的话。那时他还活着,是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一次抗议教育集权化运动中被捕,死于不明原因的心搏骤停。后来她才知道,他是初代梦树理念的反对者之一,认为情感不应被量化传播。他的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官方记录中,就像从未存在过。
可现在,那颗悬浮晶体忽然剧烈震颤,释放出一道金色光束,直射天花板。整个空间随之共振,墙壁上的投影纷纷破碎,重组为一幅全新地图??不再是地球经纬网,而是一张覆盖星域的情感拓扑图。其中某个遥远坐标正发出脉冲信号,频率与梦树同步率高达98。6%。
>**发现潜在外部共鸣源。**
>
>**位置:天鹅座η星系外围行星**
>
>**信号特征分析:含有类梦树加密结构**
>
>**推测来源:人类文明之外的共感能力演化体**
沈昭宁怔住。
难道……早在我们之前,就有人学会了用爱作为语言?
还未等她反应,腕上玻璃珠猛然发烫,内部景象突变:原本静止的海底森林开始移动,树木弯曲成行,组成一句话:
>“你不是第一个守门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