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归站在疏勒故城外的沙丘上,脚下是刚出土的石碑。她赤着脚,脚底沾满细沙,风吹乱了她的短发,也吹动了那张被钉在木架上的泛黄画纸??那是她在幼儿园画的第五幅“五个婆婆”的图。老师说要收走所有这类画作送去心理评估中心,可她偷偷藏了一张,趁着夜色翻墙跑了出来。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找到这里的。只是闭着眼奔跑,耳边响起一阵若有若无的钟声,像小时候外婆哄睡时哼的小调。等她睁开眼,就看见了这块石碑,还有上面属于自己的名字。
“我叫念归……”她轻声念着,指尖抚过刻痕,忽然觉得胸口一热。那枚从不离身的铜叶正贴在心口,此刻竟微微发烫,边缘浮现出极细的梅纹,如同活物般缓缓游走。
远处工地的探照灯扫过沙地,她迅速蹲下,将画纸压进石缝,又捡起几颗小石子围成一圈。“这是祭坛。”她自语,“阿婆们说过,只要真心相信,香就不会断。”
话音落下的瞬间,风停了。
沙粒悬在半空,仿佛时间也被凝固。一道微弱的青光自石碑底部渗出,沿着字迹一路爬升,最终汇聚于“金殿销香”四字之上。光芒一闪,整块石碑竟开始下沉,露出下方一个仅容孩童通过的地洞。
洞内漆黑,却散发出熟悉的气息??陈年檀木混着药草与梅蕊,正是新闻里描述过的“销香”之味。
念归没有犹豫。她趴下身子,钻了进去。
地道狭窄潮湿,越往深处,空气反而越暖。墙壁上陆续浮现手掌印,大小不一,有些甚至比她的手还小。她认得这些印记,曾在博物馆复原的《五心通鉴》拓片上看见过:历代续香者留下的烙印,据说是用特制药膏按压而成,能保存千年不朽。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豁然开朗。
一座小型殿堂静静矗立在沙岩腹中,形制简朴,却处处透着古意。五盏残破的油灯摆在梅花状排列的石台上,灯芯焦黑,但每一盏灯旁都供着一样东西:一支毛笔、一根银针、一枚铜铃、一块碎牌、一撮香末。正是当年五位核心续香者所遗。
而在正中央,有一面青铜镜,镜面蒙尘,却隐隐映出人影。
念归走近,伸手拂去灰尘。
镜中映出的不是她自己,而是五个老婆婆并肩而立的身影。她们穿着不同年代的衣裳,面容模糊,唯独眼神清明如星。最左边那位拄着槐木拐杖的老妇开口了,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你来得比我们预计的早。”
“你们……认识我?”念归后退半步。
“你是‘承’的延续。”另一位执笔的老妪说道,“艾山删除视频那一刻,他的意志并未终结,而是沉入土地,化作种子。你就是那颗发芽的种。”
“可我只是个孩子……”
“正因你是孩子,才能听见我们。”中间那位捧灯的老婆婆轻声道,“成人总想用科学解释一切,唯有孩童的心尚未被遮蔽。你能看到画中的真相,能感应铜叶的召唤,因为你从未停止倾听。”
念归低头看着胸前的铜叶,它已完全变成青绿色,脉络分明如叶片生长。
“现在,你要做个选择。”持铃婆婆说,“留下,或前行。”
“前行?去哪里?”
“去接替他们。”执针婆婆指向镜面,画面骤变??显现出一条贯穿时空的光路,沿途二十余处遗迹节点逐一亮起。终点处,金殿门扉微启,五道新影端坐其中,位置空缺其五。
“沈照她们……已经到了?”
“她们开启了通道,但我们仍需守护轮回不断。”捧灯婆婆叹息,“每一代‘五明’完成使命后,必须有人接过信物,否则香火将断,记忆将湮。”
念归怔住:“可我现在才八岁……”
“时间会给你答案。”执笔婆婆微笑,“就像当年的我们,也是从不信到坚信,从迷茫到觉悟。你写下那句话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我会替你们说话’。”
风忽然卷入殿堂,吹动五盏旧灯。尽管无火,灯芯竟轻轻颤动,似有余温未散。
“你可以回去。”持铃婆婆柔声道,“继续上学,长大,结婚,过平凡日子。我们会另寻他人。”
念归望着那面镜子,镜中景象再次变化:她看见自己老去,白发苍苍,坐在听钟楼遗址旁给一群孩子讲故事;孩子们眼中闪着光,手中握着发光的铜叶。画面一转,又见未来某日,城市崩塌,战火蔓延,而一座由光构成的钟楼拔地而起,无数人提灯奔赴,口中齐诵:“我愿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