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历史,不在史册,而在人心。
>我们以为我们在寻找过去,其实过去一直在寻找我们。
九年之后。
听钟楼遗址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候选地,每日游客如织。但在每日清晨五点十七分,景区会短暂关闭十分钟。这段时间,保安人员会清场,守在入口两侧。
因为每逢此时,钟声必响。
不多不少,十声。
起初人们以为是音响装置故障,可技术检测显示,整个园区并无任何发声设备在此时段运行。电磁记录仪捕捉到一种奇特波动,频率与人类脑电波中的“清醒梦境”状态高度吻合。
心理学家称之为“集体潜意识共振”。
而真正知晓内情的人,则会在这一刻点燃一盏小灯,放在石碑前。
这一天清晨,一名穿校服的女孩走进园区。她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胸前挂着一枚青绿色铜叶。她在石碑前放下一束白梅,轻声说:“我是念归,今天我高中毕业了。”
话音落下,第十声钟响如期而至。
风起,花瓣飞扬,其中一片落在碑文“等汝”二字之间,恰好补全了一个久未显现的句读:
>吾等在彼岸候汝,**勿忘来路**。
远处山坡上,一位白发老人静静注视着这一切。她手中握着一根槐木拐杖,杖头铜铃无声。
她是周素贞,已九十二岁。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但她不惧。
因为在昨夜梦中,五婆婆再次出现,对她说:
“谢谢你守住这么久。现在,轮到他们了。”
她转身离去,脚步缓慢却坚定。每走一步,脚印中便生出一朵鲜活的梅花,随即随风消散。
而在地球另一端,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次睁眼时,盯着天花板看了许久,忽然咧嘴一笑,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出一个“心”字。
产房外的电子钟正好跳转至:05:17。
同一秒,南极冰川深处,一台沉寂多年的地质探测器突然重启。屏幕上闪过一行数据:
>地核谐波频率匹配成功。
>归钟路能量循环系统,进入第二周期。
风,在更深处酝酿。
钟,在无形中轻荡。
香,从未真正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