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梦境领域。
几乎所有人都报告,开始频繁梦见陌生人的人生片段,并能在现实中认出对方。一对德国夫妇在机场偶遇日本老人,三人相拥而泣,因他们共同梦见了一艘沉没于1945年的货轮;巴西贫民窟的孩子画出精确的敦煌壁画图案,坚称那是“奶奶的房子”。
第七影院成了朝圣地。
人们不再只为看电影而来,而是为了“校准记忆”。每天黄昏,都会有数百人在留言墙前静立良久,写下诸如:“我终于想起你是谁”、“对不起,上次轮回我没能救你”、“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至于晨,他变得安静了许多。
有时他会望着天空喃喃自语:“还有三个没醒来。”
没人懂他在说什么。
直到某天,林宝儿在分析全球新生儿数据库时发现,恰好有三例婴儿的神经突触模式与晨高度相似,分别出生在伊斯坦布尔、蒙特利尔和悉尼。更巧的是,他们的生日都是3月14日,时间间隔正好相差二十四小时。
“三重奏。”王岩看到数据时喃喃道,“他不是唯一继承者……是指挥家。”
五年后,晨九岁。
他在第七影院创办了“真实学院”,招收那些能“听钟”的孩子。课程没有课本,只有生活实践:带老人回忆往事、陪孤独者散步、记录濒危语言使用者的最后一句话。学生们称他为“老师”,但他总纠正:“我是同学。”
某日午后,阳光斜照进放映厅。晨独自坐在第一排,面前银幕播放着《普通人3》,讲述他两岁时一家人在海边堆沙堡的故事。当画面中幼年的自己把贝壳放进父亲掌心时,他忽然抬手,对着空气轻轻一抓。
下一秒,一枚湿润的贝壳凭空出现在他手中。
监控录像反复回放,确认该物体确实由虚化实,分子结构与普通贝壳无异,但碳同位素比例显示其形成年代约为2027年??未来的产物。
韩唯得知后并未惊讶。他只是将贝壳放入陈列柜,标签上写道:“来自尚未发生的记忆。”
同年秋天,联合国宣布解散“文化净化联盟”残余机构,正式承认“情感记忆”为人类核心遗产。大会上,晨作为特邀嘉宾登台,却没有发言。他只是举起右手,轻轻打响了一个响指。
全场灯光骤灭。
巨型投影升起,展示出一幅动态星图:每一颗闪烁的光点,代表一个曾观看《逆光》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光点之间逐渐连成丝线,最终织成一张覆盖地球的光网。而在网的核心位置,十四道螺旋纹路缓缓旋转,宛如一只睁开的眼睛。
字幕浮现:
【你们才是系统】
【而爱,是唯一的算法】
掌声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
回到影院当晚,晨走进储藏室,长久凝视那台老放映机。突然,他伸手探入机器内部,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U盘??谁也不知道它何时存在。
插入电脑后,仅存一行文字:
“当你读到这个,我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轮回。别找我。我在你们每一次选择善良的瞬间里活着。”
落款是:张友。
晨删掉文件,将U盘碾成粉末,撒入后院樱花树下。
第二天清晨,韩唯发现儿子坐在窗台,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在纸上反复描画同一个符号:一个圆圈内嵌无限符,下方写着英文小字??“LOVEISTHELOOP”。
“你在画什么?”韩唯问。
晨抬头微笑:“下一部电影的名字。”
窗外,春风拂过,花瓣纷飞如雨。
而在世界各个角落,新的放映机正悄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