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第一国舅 > 第659章 大和尚的正确用法(第1页)

第659章 大和尚的正确用法(第1页)

想想看就觉得荒唐,因为’有失体统‘这样的字眼居然是从马寻嘴里说出来的。

虽然在大明没规矩的人多呢,不过马寻算得上其中的‘翘楚’,只是比起一些骄兵悍将等等,他好像确实要本分点。

俞通渊也不觉。。。

夜色如墨,金陵城外的秦淮河上飘着薄雾。一艘乌篷小船悄然靠岸,船头站着一名披蓑戴帽的老渔夫,手中提着一只湿漉漉的竹篮。他四下张望片刻,快步穿过荒草丛生的小径,直奔城南一座不起眼的宅院。

门扉轻叩三声,停顿两息,再叩两声??暗号无误。门开一线,老渔夫闪身而入,竹篮被迅速接过,送入内室。

马寻揭开篮盖,里面是一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册子。他指尖微颤,轻轻展开,字迹潦草却清晰可辨:《辽东转运账目残页》。

“三百二十七名南洋童男女,分三批押送至镇江中转;其中一百零九人由高丽使团接应,经鸭绿江入朝鲜半岛;另二百一十八人下落不明……”马寻低声念着,眉头越锁越紧,“每名孩童标价五十两白银,总值逾一万五千两。收货人为‘李氏密使’,付款方……竟是户部某司的空白印票?”

常森倒吸一口冷气:“这不可能!户部银票岂能私自挪用?除非……有人伪造官印,或内外勾结!”

马寻冷笑:“不止是勾结。这是系统性的贪腐链条??海上劫掠、国内转运、海外销赃、朝中掩护,环环相扣。若非郑和在刘家港查到那艘‘福远号’的补给记录异常,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些孩子曾被关押在镇江水牢七日,期间死亡十三人,尸体沉江灭迹。”

烛火跳动,映得他面容阴晴不定。“你说,廖永忠为何急着烧我书房?不是怕我揭发采珠之弊,而是怕这条线牵出更可怕的东西??他们早已不满足于掠夺资源,他们在贩卖人口,培植外邦势力,甚至可能已在境外建立据点。”

常森声音发涩:“舅舅,您真要继续查下去?一旦触及高丽,便是外交风波。若朝鲜李成桂得知此事与我大明官员有关,难保不生异心。更何况……高丽使臣背后,会不会还有别的影子?”

马寻缓缓抬头,目光如刀:“你是说北元残余?”

常森点头:“近年来,漠北屡有传闻,说脱古思帖木儿暗中联络女真、高丽,意图复辟。若这批南洋奴工被送往辽东,极可能成为其私兵来源。而我们朝中之人,竟成了他们的‘供货商’!”

屋内陷入死寂。良久,马寻起身踱步,忽然问:“邓镇最近可有动静?”

“前日调了五百亲兵驻守钟山别院,对外称‘演练秋防’。”常森道,“但据探子回报,那些士兵从未操练,整日搬运木箱进出,形迹可疑。”

“钟山?”马寻眼神一凝,“那是朱元璋赐给功臣养老之地,邓愈死后归还朝廷,怎会让他占去?”

“说是暂借,实则强占。”常森苦笑,“如今谁敢得罪邓家?他姐夫是朱元璋亲侄朱文正,虽已故去,但血脉未断。再说廖永忠、胡惟庸都与其往来密切,连徐达也未曾公开反对。”

马寻冷笑:“徐达不出声,是因为他还想留条后路。可我不同??我没有退路,也不想退。”

他猛地转身,抓起案上一份地图摊开,手指重重一点:“看这里,镇江与辽东之间的海运路线,必须经过登州、莱州海域。而那一带,正是水师副将王弼的防区。”

“王弼?”常森瞳孔一缩,“他是蓝玉的心腹!”

“没错。”马寻眼中寒光乍现,“蓝玉虽未直接参与南洋事务,但他掌控边军,素来觊觎沿海利益。若这条贩奴之路打通,将来不仅可输送兵力,更能走私军械,形成独立于朝廷之外的隐秘武装。届时,边将拥兵自重,内外呼应,江山动摇只在旦夕之间!”

常森脸色煞白:“所以,这不是单纯的贪财害命,而是一场针对社稷根基的阴谋!”

“正是。”马寻沉声道,“你以为宋濂为何只说‘东宫不可言’?因为他察觉到了危险??一旦太子公开反对南征,就会被诬为阻挠‘开拓海疆’,进而被打成‘结交外夷、破坏国策’的罪人。而真正的黑手,则躲在幕后操纵舆论,把自己包装成忠君爱国的功臣。”

他缓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皇宫轮廓,低语:“朱元璋靠杀人立威,但他忘了,最可怕的不是明刀明枪,而是这种温水煮蛙式的侵蚀。今日卖几个孩童换银子,明日就能卖一座城池换权柄。”

常森咬牙:“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直接上报陛下?”

“不行。”马寻摇头,“证据仍不完整。且朱元璋性格多疑,若无铁证,只会认为我们在挑拨功臣关系。反而会激化矛盾,让对方狗急跳墙。”

“那就等郑和带回更多线索?”

“不必等。”马寻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我们可以设局,逼他们自己露出破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