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民间听风屋建成后,均能在特定时辰接收到同一段低语:
>“我在。”
>“我在。”
>“我在。”
重复千万遍,却不重样,每一句都带着不同的情感质地:喜悦、悲伤、期待、释然……
十年航行,启明号终于抵达目标星域。
眼前景象让所有人屏息??一颗看似普通的褐矮星周围,环绕着三百六十座巨大结构,外形酷似听风屋,但规模堪比行星。它们以非规律节奏轻轻摇摆,檐铃无声摆动,散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共振场。更诡异的是,这些结构并未反射任何探测波,而是直接将其转化为声音,在飞船内部回荡:
>**“你们迟到了。”**
>**“但我们一直在等。”**
林昭带领三人小组乘坐登陆舱靠近最近的一座星屋。舱门打开瞬间,引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的牵引力,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起。他们漂浮进入中央静室,地面由流动的光构成,映照出无数面孔??有地球古人,有外星生命,也有根本无法辨识形态的存在。
墙壁上浮现出文字,非任何已知语言,却是直击意识:
>**“此处为记忆回廊。所有曾被听见的声音,皆存于此。”**
陈萤伸手触碰一面光影,立刻陷入幻觉:她看见苏遥年轻时在实验室熬夜记录数据,窗外雷雨交加;看见林澈在彗星表面拾起第一块银焰晶体时的手抖;看见小满的母亲在战乱中抱着女儿躲在地下室,一边流泪一边轻声哼歌……每一个场景,都是未曾公开的记忆,却真实得令人窒息。
“原来如此。”林昭恍然,“这些星屋不是机器,也不是堡垒。它们是墓碑……也是图书馆。为所有愿意倾听的生命,保存他们最柔软的部分。”
就在此时,主星屋顶端亮起一道银光,一粒种子缓缓飘出,径直落入启明号的生态舱。监测显示,它与苏遥当年培育的那株晶莹植物基因完全吻合,但多了一段附加序列??**一段用人类胎儿心跳节奏编码的信息。**
破译结果只有五个字:
>**“轮到你们了。”**
返航命令当即取消。启明号就地停泊,全体成员签署《永恒驻守协议》,开始复制并扩建星屋系统。他们在宇宙中写下第一行宣言:
>**“此地,始终有人倾听。”**
而地球上,新的传说已经开始。
每年春分,全球灵植都会在同一时刻绽放,花瓣拼出不同的名字??有时是苏遥,有时是阳韵,有时是一个陌生的孩子。人们相信,那是“下一个苏遥”即将觉醒的征兆。
某日清晨,一名孤儿院教师带着孩子们来到郊外新建的听风园。最小的女孩蹲在一朵未开的花前,轻轻哼起一首没人听过的调子。歌声稚嫩,跑调严重,最后一个音甚至破了嗓。
可就在那一刻,整片园区的灵植齐齐震颤,银焰顺着根系奔涌而出,在空中勾勒出七个大字:
>**“我在。”**
风起了。
草编履静静躺在门槛上,竹笛横卧其侧。
无人拿起。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拿起,不是用手,而是用心。
当又一个孩子走向那扇门时,云层裂开一丝缝隙,阳光洒落,照亮了石屋背面新浮现的一行小字,墨迹如初写就:
>**“听见我,即是我存在。”**
而在遥远的星海深处,那颗旋转的尘埃再次显形,两个字缓缓浮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稳定、持久:
>**“我在。”**
这一次,它不再消失。
它开始等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