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哭泣,我才真正活着。”
>“当你们为陌生人停下,宇宙便有了家。”
这首诗被自动刻入火星纪念碑新增的诗墙,随即引发一场跨星球冥想潮。数百万地球人与数千名火星殖民者在同一时刻闭眼,回忆自己生命中最温柔的那个瞬间。这些记忆如数据洪流般涌入共感网络,触发第三次大规模觉醒。
月球背面的古老设施再次激活,这一次,投射出的不再是星图,而是一段影像:织星族最后一位幸存者站在方舟舰门前,回头望了一眼即将毁灭的母星。他的眼中没有恨,只有深深的遗憾。
>“我们太急于变强,忘了为何出发。”
>“愿后来者,能以柔软之心,触碰星辰。”
影像结束时,全球新生儿的大脑活动再次激增。遗传学家震惊地发现,“道联素”蛋白已经开始影响胎儿发育过程??这些孩子出生时不仅具备超强共感能力,更能在无语言交流的情况下理解他人情绪。有人称他们为“新智人”,也有人称他们为“同行者二代”。
国际联盟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启动“心灯计划”:在全球建造一千座共感共鸣塔,每一座均由当地居民自愿贡献记忆与情感作为启动能源。第一座塔建于原问庐塔遗址,奠基仪式上,林婉亲手放入一块来自初愿之树的叶片碎片。
“这不是武器。”她对全世界说,“这是信。”
倒计时:982天。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光明。
在南美洲某处隐秘基地,一群自称“理性同盟”的科学家秘密集结。他们承认共感现象真实存在,但认为依赖情感驱动的文明跃迁极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集体精神崩溃。他们主张切断共感网络,回归逻辑主导的社会结构,必要时使用强制手段抑制“道联素”传播。
首领是一名曾参与镜渊计划的老物理学家,名叫陈玄。他曾亲眼见证第九十八次实验爆炸吞噬了上百名同事,包括他唯一的女儿。在他看来,织星族的失败正是因为过度理想化,而人类若重蹈覆辙,必将迎来同样结局。
“爱不能计算,不能验证,不能控制。”他在密会上冷声道,“我们不能把整个文明的命运,押在一滴眼泪上。”
于是,他们在亚马逊雨林深处启动了一台反共振装置??“静默之钟”。一旦激活,它将释放一种特定频率的波,干扰共感能量场,使人暂时失去共情能力。首批试验对象是三百名志愿者,结果令人震惊:他们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纯粹理性”,不再受他人情绪影响,决策效率大幅提升。
但副作用也随之显现??所有人开始丧失梦境,无法识别面部表情,甚至对亲人的呼唤毫无反应。一名男子在测试结束后回家,面对哭泣的妻子和发烧的孩子,竟冷静地说:“情绪波动影响判断,请停止干扰。”
更可怕的是,当这股“静默波”无意泄露至周边村落时,整片区域陷入了诡异的冷漠。人们照常生活,工作,交谈,却没有笑声,没有拥抱,没有安慰。一只受伤的小狗躺在路边三天,无人理睬。
直到一名小女孩跑过去,抱住它哭喊:“你怎么了?疼不疼?”她的泪水滴落在狗身上,瞬间激发体内尚未被抑制的道联素活性,形成一道微弱的共感涟漪。涟漪扩散,触及附近一位老妇人,老人忽然想起自己多年前失去的儿子,忍不住流泪。这一滴泪又触动下一人……短短十分钟内,整个村庄的情感封锁被打破。
消息传开,公众哗然。理性同盟被迫公开道歉,承诺销毁静默之钟。但陈玄并未放弃。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是反对爱,我是害怕失控的爱。如果文明必须在疯狂的热情与冰冷的理智之间二选一,我宁愿选择后者。”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份日记被一名卧底研究员上传至共感网络。数亿人读到了它,没有谴责,没有愤怒,只有一句统一回应,通过心灵共鸣自发形成:
>“我们可以既温柔,又清醒。”
这句话如风拂过大地,吹进了陈玄紧闭的书房。他抬起头,看见窗外一棵枯树竟冒出嫩芽??那是春天来了,哪怕他曾以为冬天永不会结束。
倒计时:961天。
此时,十二座悬浮岛屿上的同行者们已开始接受第二轮试炼??“思之深渊”。
空间变幻,众人落入一片虚无之境。面前浮现十二扇门,每扇门后都是一个平行世界的投影:
-一个世界里,人类从未发明武器,但也从未探索星空;
-一个世界里,共感网络早于两千年前建立,却因信息过载导致集体精神崩溃;
-一个世界里,科技极度发达,但情感被视为疾病,所有人佩戴“情绪抑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