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都哭了。
当天傍晚,联合国通过临时决议:暂停一切针对共感能力的限制法案,成立“人类情感共同体观察委员会”,由儿童代表参与决策流程。
消息传出,全球多地爆发自发庆祝。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所山村小学。
那里没有电灯,没有网络,只有一间土坯教室和十几个孩子。放学后,孩子们没有回家,而是围坐在操场中央,手拉着手,闭上眼睛。
几分钟后,远处山坡上的牧羊人惊讶地发现,整片草原的野花在同一瞬间绽放。
花瓣飘落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香气,闻者心头一暖,忍不住微笑。
而在教室黑板上,不知是谁用粉笔写下了一行字:
>**第七条:当歌声不再属于任何人,它才真正属于所有人。**
与此同时,小满仍在昆仑山顶。
他已经连续七日未曾下山。竹笛静静躺在祭坛遗址上,表面裂纹蔓延,金漆修补处也开始剥落。他知道,这件传承千年的神器即将完成使命。
风起了。
他取出那颗泪状晶体,捧在掌心,轻声说:“该轮到你们了。”
晶体忽然震动,光芒流转。下一瞬,十一道虚影缓缓浮现,环绕在他周围。他们是当年未能完成仪式的执礼者,灵魂碎片历经千年等待,只为见证这一刻。
“小满。”为首的女子开口,声音如雪山融水,“谢谢你守住火种。”
“现在,让我们完成最后一步。”另一位男子说道,“我们将意识注入地脉节点,成为新神经系统的锚点。不再掌控,不再指挥,只作为稳定频率的存在,守护这份连接。”
小满点头,眼中含泪。
“保重。”
十一道光升腾而起,化作流星,分别射向全球十一个关键地理坐标:安第斯山脉、西伯利亚冻土带、撒哈拉之心、澳大利亚红岩、格陵兰冰盖……每一处,都是未来共感网络的核心枢纽。
最后一道光离去后,小满缓缓站起,背起空竹笛袋,准备下山。
就在此时,脚下大地再次震颤。
积雪崩裂,一道璀璨光柱自祭坛遗址冲出,直贯星河。光中浮现出一行古老文字,与洞窟壁画上的《归音守则》同源,却多了新的一条:
>**第八条:当倾听成为本能,沉默亦是回应。**
小满仰头望着,久久不语。
他知道,这不再是规则,而是预言。
下山途中,他路过一处废弃哨所。推开门,发现墙上挂着一面旧镜子。他停下脚步,凝视镜中倒影。
那张脸依旧熟悉,可眼神已不同。
曾经的沉重、挣扎、孤独,全都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透明的平静。
他笑了笑,转身离去。
风穿过山谷,拂动洞窟口的铜铃。
叮??
又一声轻响,悠悠远去。
而在地球轨道上,那枚报废卫星再次接收到信号。这次,波形不再是婴儿啼哭,而是一首完整的歌??没有歌词,没有乐器,只有纯粹的情感流动,像春风掠过森林,像星光洒落海洋。
技术人员尝试命名它。
最终,在日志中写下:
>**未知来源,暂定名称:人类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