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阎埠贵是院里的管院大爷,但他的威望依旧不够。
不说別人,就何大清、易中海、许富贵和刘海中他们四个,他们早年都当过院里的管院大爷,是阎埠贵的“前辈”。
论资歷,他们可比阎埠贵老多了。
而论工作和收入,他们隨便挑一个出来,都碾压阎埠贵。
阎埠贵根本就镇不住他们。
“其实办公共食堂,只是一方面,我刚才说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大炼钢的任务,支持国家建设……”
见他们这么多人同时站出来,虽然也不是公开反对他在院里办公共食堂,阎埠贵心里不高兴,却又只能拿大炼钢这件事情,试图压一压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
实际上。
他们不参加,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反对,更是对其他住户的一种劝退和阻碍。
“老阎,支持国家大炼钢是好事,我们也支持,之前更是捐了一波,但你也不能让我们家里连一个锅都没有吧?”
“那样的话,家还算家吗?”
“就算再想要完成大炼钢的任务,我们也不能不管不顾,脑子一热,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就是!阎大爷,我和我爸都是厨子,要是家里连个做饭的锅和切菜的菜刀都没有,传出去得让人笑话死。”
“老阎,你这让我们继续捐锅捐菜刀,是倡议呢,还是强制?”
“我也想问问,还有你刚才说的这公共食堂,是不是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
“……”
阎埠贵想要用大炼钢的国家號召来压人,可惜他面对的是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之流,哪有那么容易就被带著走。
最致命的问题,在於阎埠贵是一对多,身上自然压力倍增。
无奈之下。
阎埠贵只能看向一旁的杜建国,希望同为管院大爷的对方,能够出面说两句,总不能让他一个人扛下所有。
这公共食堂的事情,也不完全是阎埠贵一个人的主意和打算,杜建国也是同意,並且参与过方案研究的。
偏偏。
看到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他们这么多人反对,杜建国对於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坚定,显然打起了退堂鼓,选择了默不作声。
和阎埠贵比起来,杜建国选择支持阎埠贵在院里搞公共食堂,並不是为了占院里其他人的便宜,而是想要做出成绩,同时出色完成他们院的大炼钢任务,爭取获得街道办的表扬嘉奖。
这对他接下来参加厂里年底的劳模评选,是有一定助益的。
同时。
年底的时候,街道办也会开始评选先进四合院,要是把这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並且让街道办看到和肯定,到时候评下来了,院里的每家住户,都会有诸如几两香油和瓜子生之类的实物奖励。
不仅有东西拿,还能攒声望和获得街道办领导的赏识,一举多得。
眼下见事不可为,杜建国便不准备强求。
否则的话。
他自己的头上,说不定就要被扣上强迫群眾、搞一言堂的帽子和罪名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阎埠贵也不是个头铁的,自然也不会继续一意孤行,继续自討没趣。
奈何。
就在不少住户被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影响,对阎埠贵提出来的这个公共食堂计划失去兴趣的时候,阎埠贵自己也选择了放弃,却是有几户人家找了过来,主动表態想要参加,让阎埠贵和杜建国把这个公共食堂办起来。
看了两眼,阎埠贵想到他们各自的条件,就一点兴趣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
这几家的粮食定量,实在是不多,甚至太少了。
阎埠贵想要搞这个公共食堂,並且还主动提出了建立监察机制,並不是想要从中动手脚贪污,而是打各家定量的主意,尤其是易中海、贾东旭和刘海中这些重体力劳动者的高定量。
由於各家的参加工作人数和职业差別,每个月的粮食定量,自然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