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易中海的工资比他高快一倍,而且两家人的定量差不多,也就相差一个棒梗。
不过別看棒梗人小,胃口可不小。
等以后再大一些,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对他们也是压力。
关键按照易中海刚才的意思,是想要把他们两口子的定量,交给他们家统一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显是自己家占据了主动权。
“东旭,话不能这么说,我现在还能动,做饭买菜和做家务这些,可不能让淮茹一个人来,我这个做长辈的,肯定要帮著出出力,为你们做一些贡献的。”
听到贾东旭的回应,易中海和王桂的心里都很满意,不过王桂却是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並且笑著表態道:“等接下来,你和淮茹又生了孩子,我还能帮著照顾……”
王桂的意思很明显,以后两家人一起搭伙,她和易中海加入进来,贾家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出力帮忙的,比以前更加的尽心,能做的也更多。
易中海见状,也跟著表示道:“东旭,你师娘说的没错,既然要一起搭伙过日子了,那就是一家人,以后你们有什么事情,那也就是我们的事情,咱们就不分什么彼此了。”
“行,有师父您这句话,那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就不客气了。”
听到王桂和易中海的接连表態,贾东旭的脸都快笑烂了,却又不忘表孝心道:“当然了,师父您和师娘以后有什么事情,也儘管交给我来办,您二位的事情,也是我贾东旭的事情。”
而一旁的秦淮茹,更是满脸的笑容。
和贾张氏这个婆婆比起来,秦淮茹对王桂这个贾东旭的师娘,印象和好感,可就要好多了。
王桂同样是一个勤快的人,以后有了她的帮忙,自己肯定会轻鬆不少。
尤其是像王桂说的,接下来她和贾东旭如果怀上了孩子,到时候有王桂帮忙和照顾,显然是非常有好处的。
最起码。
像当初秦淮茹怀棒梗的时候,临產前还要大著肚子,给全家人做饭,以及產后还没出月子,就要开始操持家务和做饭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再出现了。
这对於秦淮茹来说,相当於给她换了一个既出钱又出力的好婆婆。
双方都没有意见,两家人搭伙过日子的事情,就这样爽快和皆大欢喜的敲定了下来。
只不过。
在贾东旭的劝说下,易中海並没有把家里的锅和刀具这些捐出去,而是留了下来,这样以后两家就有两个炉子和两套厨具了。
哪怕一时用不上,可以后有什么需要的时候,也能方便许多。
对此,易中海只是假装思考和“为难”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
自己的目的已然达成,本身易中海也不是什么多高尚和真正有觉悟的人,自然不会在两家刚搭伙过日子的头一天,因为这点小事,就拂了贾东旭的面子。
……
另一边。
刚才那些同意和主动参加公共食堂的住户,陆续把家里的粮食拿到了前院,迫不及待的就要交给阎埠贵登记和统一管理。
因为只有他们几户合在一起搞公共食堂,所以这些操作,就不用再把院里的各家各户都召集起来见证和监督,不过不少人都特地跑了过来看热闹。
虽然没有加入这里面,但大家也想看看,阎埠贵他们这个公共食堂,接下来怎么搞,又能搞的怎么样。
好奇的人有,想看他们笑话的,自然也不少。
但凡伙食標准和日子过得比院里其他人好,甚至只要处在院里的平均线水平的,都不会对这个公共食堂感到太大兴趣。
不仅仅是吃不吃亏的事情,更是没有人想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別人的手里,这里涉及到了信任和吃饭自由问题。
在这个年代,吃喝可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计划供应的定量体系基础上。
说实话,哪怕做了院里的管院大爷,可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却始终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任,更別谈发自內心的尊敬了。
其他的事情也就算了,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谁都跑得比別人快。
看热闹,亦是如此。
“老徐,你们家上交的粮食,是不是少了?”
在称重登记的过程中,阎埠贵看了下其中一户上交的粮食数量,忍不住朝对方开口说道。
被阎埠贵称作老徐的后院住户,却是脸不好心不跳的说道:“没少,我们家这个月就剩下这些粮食了,这已经是我们家的全部,不信你大可以上我们家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