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 第498章 殷商旧事第二只九尾狐(第1页)

第498章 殷商旧事第二只九尾狐(第1页)

天庭,通明殿。

天帝端坐于九重云座之上,眸光如渊,凝视着下界风云变幻。

忽然,殿前玉璧微微颤了下,随即出现了一道裂痕。

咔…嚓!

那一声脆响仿佛敲在天地命脉之上!

天帝眸。。。

雪落无声,却在人间刻下最深的痕迹。阿福死后第三年,终南山迎来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积雪封山七日,连忆源塔第六层那盏双芯纸灯也几乎被寒气冻结。守心弟子轮值守夜,发现井底石阶竟微微发烫,仿佛地脉深处有心跳复苏。

那一夜,小全子独自登塔。他已不再年轻,鬓角斑白,右腿因早年追查无忧教余孽时受过重伤,行走需拄拐。但他坚持每夜巡视一次忆井,风雨无阻。他说:“她是第一个点灯的人,我是最后一个见过念生的人。这份责任,只能由我们来扛。”

当他推开第六层木门时,烛火忽然一跳,墙上《双芯灯图》竟泛起微光。画中两名少年的身影清晰了许多,连衣角褶皱都纤毫毕现。更诡异的是,原本静止的画面里,其中一人??那位岭南少年??缓缓转过了头,目光直直望向门口。

小全子心头剧震,手中拐杖落地。

“你来了。”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并非耳闻,而是自记忆深处浮现,“我还记得你当年躲在塔外偷听诵经的模样。”

“念……念生?”小全子颤声开口。

“我从未离去。”那声音平静如水,“我只是沉入了‘记得’本身。当千万人说出同一个名字,当无数灯火为亡者而燃,我便存在于每一缕光中,每一声呼唤里。”

小全子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师姐走前说,你会回来。可我以为……那是她的安慰。”

“我不是以形体重返。”念生的声音扩散开来,仿佛整座塔都在低语,“而是以‘忆’为骨,以‘信’为血。你们建的记忆学堂、编的《守心志》、点燃的每一盏心灯……都是我的呼吸。”

话音落下,塔顶铜铃轻响。一道银线自天际垂落,穿过屋顶瓦缝,直射井口。井水无风自动,一圈圈涟漪扩散,竟映出万千景象:长安街头孩童背诵《忘渊志》片段;西域驿站旅人围坐讲述赵元通事迹;东海渔村老妪将孙子写的“祖父姓名”投入海中漂流瓶……

“他们开始真正记住了。”念生感慨,“不是因为律令,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因为他们明白了??记住,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就在此时,井底忽有异动。一块残破玉符浮出水面,边缘焦黑,似经烈火焚烧。小全子认得那纹路??是当年天机子亲传弟子所佩的“观星令”,共七十二枚,象征七十二贤徒。而这枚,正是属于那七具盘坐干尸之一!

他颤抖着捞起玉符,只见背面刻着一行极细的小字:

>“吾悔矣。门不可启,忆不可夺。若见此符,请毁我魂灯。”

“原来……还有一个人醒了过来。”念生叹息,“他是七人中唯一未完全堕入忘渊意志的存在。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赎罪。”

小全子猛地抬头:“魂灯?难道说,在某个隐秘之地,仍存着维持他们不死的命灯?只要灯不灭,他们的执念就不会断绝?”

“不错。”念生道,“天机子虽死,其术犹存。七盏魂灯藏于天下七处极阴之地:北邙山墓眼、蜀中锁龙井、昆仑墟冰窟、东海归墟洞、南岭瘴王祠、敦煌千佛暗龛、以及……皇宫太庙地宫。”

“皇宫?!”小全子惊骇,“当今圣上乃明君,怎会容此邪物?”

“非他所知。”念生冷冷道,“无忧教虽覆灭,但其根系早已渗入朝堂血脉。有些规矩,代代相传,无人敢问缘由。比如每年冬至,太庙必燃一盏幽青长明灯,据说是镇国之器,实则是供养忘渊残念的祭品!”

小全子握紧玉符,眼中怒火升腾:“若七灯齐熄,是否能彻底斩断忘渊之力?”

“理论上可以。”念生顿了顿,“但代价极大。熄灯之人,必须亲历死者最后一刻之痛楚,承受其全部记忆冲击。若心智不坚,当场便会疯癫,甚至化作新的怨灵。”

“我不怕。”小全子咬牙,“我已经活够了。这一生,我欠师姐太多。她替天下人承担记忆之重,我至少该替她扫清余患。”

“那你得先找到其余六枚观星令。”念生提醒,“只有集齐七符,才能定位魂灯所在,并破解护灯禁制。”

次日清晨,小全子召集守心会核心弟子,宣布闭关撰书,实则悄然离塔,踏上寻符之路。他第一站便奔北邙山而去。传说那里埋葬历代帝王将相,阴气凝结成河,百里之内草木不生。

他在山脚小镇住下,扮作游方道士,四处打听异事。半月后,一名樵夫提及:每逢月圆之夜,山腰古墓群中有青光闪烁,伴有笛声呜咽,闻者梦中皆见披发男子泣血叩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