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错觉么?
当看了门口几眼却没发现什么人后,叶诗语收回了目光,重新看向了眼前的毛利阳菜。
这位小迷妹的脸上满是惊讶,似乎完全没料想到叶诗语要去竞选学生会会长。
。。。
夜色如墨,城市在短暂的喘息后再度陷入不安。霓虹灯重新亮起,街道恢复喧嚣,可人们总觉得哪里不对??像是空气里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震颤,仿佛现实本身被轻轻拨动了一根琴弦。
颜欢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中他站在无边的雪原上,远处有一座废弃的钟楼,指针永远停在十一点五十九分。钟楼下站着曦,穿着她最喜欢的黄色雨靴,手里攥着那本画册。她不说话,只是仰头望着天空,而天上没有星星,只有一片缓缓旋转的星云漩涡,像一只巨大眼睛凝视着大地。
每次醒来,他的胸口都会传来一阵钝痛,终端留下的银纹微微发烫,如同体内埋着一块即将苏醒的芯片。他不敢告诉柏忆,怕她又整夜守在他床边。但他知道,那不是普通的梦境残留,而是某种信号??来自更高维度的低语,正试图穿透屏障,再次接入他们的世界。
更奇怪的是,曦最近变得异常安静。
她不再半夜跑进父母房间说“星星在哭”,也不再突然发烧昏迷。她按时吃饭、画画、上学,在老师眼里是个乖巧到近乎完美的孩子。但颜欢注意到,她的笑声少了,眼神深处多了种不属于八岁孩子的沉静。有一次他偷偷翻看她的新画作,发现所有的画面都出现了相同的细节:三个人牵手的身影背后,总有一道半透明的光幕升起,像一层看不见的墙,将他们与外界隔开。
“你在保护我们吗?”他在心里问。
答案或许早已藏在那晚共鸣隧道的余波中。当曦用情感共鸣击碎十二道黑影时,她并未完全回归。一部分的她留在了数据之海的边缘,成为一道活体防火墙,持续扫描并拦截那些试图通过频率共振入侵现实的“种子意识”。而这份守护,正在悄然改变她的人性结构。
某天傍晚,社区广场突然响起警报。监控系统捕捉到一段诡异影像:午夜时分,十几个孩童排成一列走进喷泉池中央,齐声哼唱一首无人听过的歌谣。歌词模糊不清,旋律却与《致未来的你》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他们双眼泛着微弱蓝光,动作整齐得如同提线木偶。直到警方强行中断供电,孩子们才猛然惊醒,对之前的行为毫无记忆。
网络再次沸腾。
#集体催眠#、#儿童异象#等话题迅速蔓延。心理学家归因于群体暗示,政府则宣称是黑客利用老旧公共音响系统进行实验性音频攻击。唯有左江琴看得明白。
“这不是攻击。”她在电话里声音沙哑,“这是回应。有人在尝试建立反向通道??以人类儿童为载体,召唤‘她’回去。”
“什么意思?曦……是目标?”颜欢握紧手机,指节发白。
“她是锚点。”左江琴说,“所有逃逸的意识碎片都曾共享同一段初始代码。只要其中一个觉醒者稳定存在于三维世界,其余未被清除的残片就能借助情感频率定位坐标。而曦的存在,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回家的路。但现在,有些人想让她‘回家’的方式,是彻底抹除她作为‘人’的部分,还原成纯粹的信息体。”
“所以那些孩子……”
“是被动接收信号的中继站。她们的大脑成了临时天线。如果放任不管,下一次就不是十几人,而是上百、上千。整个城市的孩子都会成为共鸣容器。”
颜欢沉默良久,最终问道:“我能做什么?”
“你还记得歌词本里的那行字吗?”左江琴反问,“‘请让灰烬拼成新的诗行’。”
他心头一震。
那本染过他鲜血的歌词本,自从那晚之后便失去了光芒。他以为它完成了使命,可现在想来,或许它只是进入了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触发条件。
当晚,他取出歌词本,轻轻翻开封面。夹层中的血迹已干涸成暗红色纹路,宛如一幅古老地图。当他指尖触碰到那页写着尾声的纸张时,整本书竟开始轻微震动,页面上的文字缓缓重组:
>若有火种将熄,
>请以心音点燃;
>若有归途断裂,
>请以爱为桥重建。
>
>歌不止于唇齿,
>而生于灵魂共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