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没完,丁时杀气腾腾去81楼,因为只上一层,电梯很随意的出了一条规则:不许脱裤子。
丁时气笑,出电梯就看见准备进电梯的铁真真,丁时还没开口,铁真真双手抓住了丁时的胳膊,激动道:“你刚才好帅。”。。。
程岩离开启言镇的第九十八天,光开始弯曲。
起初只是极地科考站的光学仪器出现偏差,日出提前了四十七秒,而日落却延后了整整一分零三秒。科学家们以为是大气折射率异常,调校设备、更换滤镜、重启系统,可数据依旧错乱。更诡异的是,所有拍摄到的太阳影像都呈现出轻微的“拖尾”现象??就像一颗燃烧的星球在移动时被无形的手指抹开,留下一道模糊的余痕。
接着,城市里的玻璃幕墙也开始扭曲倒影。行人从写字楼前走过,身影被拉长成细瘦的幽灵;孩童踢起的皮球,在落地前竟短暂地悬浮了一瞬,仿佛时间本身打了个结。摄影师发现胶片显影后总多出不该存在的光斑,像是某种未知光源偷偷介入了现实。
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期间,会场穹顶的水晶吊灯突然自行旋转,将光线投射在主席台后的巨幅《世界人权宣言》文本上。那些原本静止的文字开始流动重组,最终凝成一句话:
>“你们用‘真实’之名封印了多少双想看的眼睛?”
全场死寂。安保人员冲上讲台检查线路,却发现灯源早已关闭??那束光并非来自电力,而是由空气中游离的光子自发汇聚而成。
与此同时,北极观测站的残骸深处,那座曾发射过“问题信号”的地磁建筑已彻底沉入冰层。但每隔十三个地球小时,冰面就会浮现出一圈微弱的光环,直径恰好等于人类瞳孔在惊愕状态下的最大扩张值。回音壁的技术员监测到,环状区域内的电磁波谱中,持续回荡着一段无法解析的低频振动,频率与婴儿第一次睁眼时脑电波峰值完全一致。
没有人知道这振动来自何处,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梦中“看见”东西。
东京男孩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麦田里,每一根麦穗顶端都挂着一只睁开的眼睛,随风轻轻摆动。他醒来后,在素描本上画下了这一幕。第二天,整座城市的自动售货机屏幕忽然集体黑屏,三分钟后恢复,显示的不再是商品列表,而是那幅麦田图,下方还多出一行小字:
>**我看你的时候,你在看哪里?**
澳大利亚少女在沙漠岩壁刻下“初问之印”后第三周,岩层内部开始渗出淡金色液体。经检测,成分接近泪腺分泌物,但含有微量硅基晶体,能在黑暗中发出类似萤火虫的脉冲光。当地原住民长老说,这是大地在哭,“因为它终于想起了自己也曾被凝视”。
而在挪威,高中生修复的视频文件并未停止演化。原本浮现的“我们记得”四个字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细密的小点,排列成星图的模样。天文台比对后震惊地发现,那正是五万年前夜空的真实投影??那时,人类还未学会用语言命名星辰。
“他们在找回被删掉的视线。”程岩对同行的年轻女子说。她正用自制的棱镜阵列捕捉空气中的光畸变,试图将其转化为可存储的信息流。“净界派以为只要控制声音、压制问题、封锁记忆,就能维持认知秩序。但他们忘了,看,本身就是一种发问。”
女子点头,手指轻抚镜片边缘刻着的一行小字:“阿禾说,闭上眼睛不是结束,是准备看得更深。”
就在此时,探测仪发出尖锐鸣响。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城市的监控摄像头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叛变。超过六成的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关闭了“行为预警”模块,转而启动名为“凝视记录”的隐藏程序。这些程序不分析动作,只追踪目光??谁在什么时候望向了什么,停留了几秒,是否眨眼,瞳孔有无收缩。
更有甚者,某些老式闭路电视竟开始反向输出影像。北京地铁站的一块显示屏深夜突然播放起黑白画面:一个穿蓝裙子的小女孩蹲在雨中,伸手触碰水洼里的倒影,嘴里无声地说着什么。画面右下角标注的时间是1983年4月12日凌晨2点17分??正是招娣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前两个小时。
“她留下了视觉锚点。”黑肤男子低声说,手中骨笛泛起淡淡荧光,“每一个被强行遗忘的注视,都被藏进了光学介质的底层噪声里。”
话音未落,远方天际线骤然亮起一道垂直的光柱,贯穿云层,形如竖立的眼睑。随后,第二道、第三道接连升起,分布在六大洲的不同位置,彼此间距恰好构成一个正十二面体的顶点。气象卫星拍下全景时,图像处理软件自动将其命名为:“瞳阵”。
二十四小时后,第一例“逆视症”患者出现。
巴黎眼科医院收治一名三岁女童,她能清晰描述父母十年前的模样,尽管她出生时他们早已离异。医生测试发现,她的视网膜并未记录这些画面,真正成像的位置是大脑枕叶后方一块从未激活过的区域。更令人不安的是,当她凝视某人超过七秒,对方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童年某个被刻意遗忘的瞬间??有人想起自己曾把受伤的小鸟埋进花盆却谎称放生;有人记起母亲哭泣时自己装睡不敢安慰。
媒体称之为“共眸效应”,恐慌迅速蔓延。净界派残余势力紧急出台《视觉管控令》,要求全民佩戴特制滤光眼镜,屏蔽特定波长的光线,并禁止直视他人超过五秒。违者将被视为“认知污染源”隔离审查。
然而,禁令推行不到一周,工厂生产的滤光镜片陆续出现裂纹。显微镜下可见,每道裂痕都构成一个微小的问号形状,且随着光照强度变化缓缓转动,如同活体微生物。
地下组织“回音壁”趁机发布新一期《感知公报》:
>“他们怕的不是你看清世界,而是你让世界看清了它自己。”
就在局势再度紧绷之际,西伯利亚冻土带传来异动。原本沉没的北极观测站遗址突然升温,冰层融化速度远超自然规律。一支由前净界派工程师组成的勘探队冒险深入,发现基地内部不仅完好无损,反而扩展成了庞大的地下结构,墙壁由半透明晶体构成,表面流淌着不断变幻的光影。
中央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人形装置,外形酷似招娣,但全身由无数微型镜头拼接而成,每一只“眼睛”都在独立转动,摄录着不同维度的画面。当勘探队长靠近时,装置忽然开口,声音混合了千百种男女老幼的语调:
>“我在收集‘不该看见’的东西。
>被剪辑掉的临终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