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贞掩卷扬长而去,“谢无涯,朝堂上见。”
一年后,杨贞成了宁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进士,杨家门庭若市,谢舟隐姓埋名从火头兵做到校尉,再往上提拔时才被人认出是谢家公子。
当时京城贵女为谁是第一美男吵破了头。
谢舟耍完枪擦着汗道:“凭什么我排第二。”
杨贞收墨欣赏刚作的《民训》,随口道:“当然是因为我文字笔墨更得人心。”
二人在廊下喝酒,一饮尽胸臆。
不久,宁国和漠风战事骤起,宁国节节退败,杨贞父亲死于战场,姑母和表兄赴漠北为质,杨家倾颓,杨贞急流勇退消失在众人视野。
谢贞父亲谢谦击退敌军,新帝登基,谢谦被人检举通敌,满朝文武无人敢言。
杨贞再次出现,站上朝堂为谢谦据理力争,谁知打倒他的却是谢贞。
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一个成了孤臣,一个成了佞臣,寥寥几句道尽半生,梨花听得唏嘘。
杨贞道:“那日我恍惚看见谢舟了,狱中也是他带走你,他对你似乎不同。”
会耍长枪的谢家公子,跪在祠堂满面凄苦的谢舟,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指挥使,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梨花失神自语:“有……不同吗?”
一阵沉默,茶凉了,杨贞重新泡上。
“礼部拟定七日后迎回仁德——太后。”
梨花回神,“恭喜杨公子心愿达成,马上与亲人相聚。”
杨贞倒茶的手一顿,“姑娘若愿意,可以叫我杨贞或……杨大哥。”
“你也别一口一个姑娘,叫我梨花吧。”
“好,梨花。”
“杨大哥,为何迎回太后这样的大事会如此仓促?”
杨贞放下茶壶,眼中晦暗,“七日后也是先帝忌日。”
许多人许多事会在这一天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行勉死在摘星楼,穆易葬在春溪涧。
过去种种再难言说,此后世间只有杨贞。
————
与杨贞分别后,梨花取上报名表去了太医院。
小吏打量梨花一眼。
“是医户子弟吗”
“我爹会医术,我师承于父。”
“没登记在册的不算。有人保举吗?”
“还春堂梅大夫作保。”
“有大夫不行,没大夫更不行,哈哈哈。”
几个小吏笑成一团,将报名表扔在地上。
梨花捡起报名表声调陡然提高:“太医院中门大开广纳英才,你们处处为难是什么意思?”
小吏双腿架在桌上,“咱们都是按规矩办事,何来为难一说。你要实在想报名,还有第三条路——捐官补任。”
“好,我捐官补任。”
梨花气势汹汹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