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三刚抬步走进门,便忍不住扬声询问:“荣小娘,荣小娘,你们要把铺子出……咦?沈郎?”
林芝听到熟悉的称呼,抬眸看去,只见屋里立在四人,里头竟然有个熟脸孔——沈砚。
“沈郎?你也在?”林芝诧异。
“林小娘子?还有吕三、林伯……你们是来看房的?”沈砚也意外,顺势给几人解释身边的女子:“这位便是铺子的主人,荣小娘。”
“荣小娘,您要搬走?”
“是……”荣小娘穿着一身灰褐色的袍子,皮肤微黄,个头矮小,听到沈砚的询问声,肩膀也随之瑟缩一下,声音更是细得像是蚊子哼:“是的,我是,我是打算出售铺子……”
“出售?不打算出租了吗?”
“嗯……”荣小娘又瑟缩了一下,小心翼翼回到着范牙人的问话:“我想还是出售更好些……”
林芝扫视一圈店铺的情况,便理解荣小娘打算将铺子售卖掉的原因:留荣饭馆的生意太差了。
明明正值晚食时间,旁边做餐食的铺子即便不及福荣庄生意好,也是人进人出,喧闹非常,可留荣饭馆里竟是连个进来问的人都没。
林芝没细听几人对话,而是征得荣小娘同意后,仔细打量起周遭来。
眼前的铺子面阔一间,进深两间……不,是三间。
除去外面这一块摆了几张破旧的桌椅外,往里走几步便砌了一堵墙,将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灶房隔开。
顺着灶房旁的窄小甬道走上几步,林芝的眼前便豁然开朗。
没曾想这屋子其貌不扬,后头却是别有一番天地。甬道外连接着一间小院,内有三间砖瓦房,院里还有一口水井与一块彻底荒废的田地。
后面的围墙高耸,林芝回头问了问得知后面便是大理寺官吏的住处,想来安全上没有问题。
林芝心下满意,便打算问问价格。她还未开口,就见宋娇娘正拉着齐娘子嘀嘀咕咕,她凑过去听了一耳朵,才知道荣小娘急着出售铺子,是因为其已定下亲事,想把铺子出让以后,带弟弟去夫家那边生活。
“既是出嫁,留着每年得一笔收入也不错,为何一定要卖了?”林芝纳闷。
“人荣小娘想带弟弟一道去,这不手里没积蓄,便想把铺子卖了,换成银钱充作嫁妆与她弟弟的生活费,往后也不用仰仗夫家人。”
林芝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半响才悄声道:“我瞧那荣小娘不像是胆大的,还不如出租出去,年年得一笔租金好。”
说句不中听的,钱捏在手里,若是被夫家人花言巧语骗去,岂不是日子更难过。
宋娇娘也听出女儿话中意思,犹豫道:“不至于吧?我刚刚听荣小娘说她未来夫婿是个读书人,还曾救过她,想来应当是个不错的。”
林芝闻言,并不言语。她与荣小娘素不相识,总不能跑人家跟前碎碎念。再者她要是那般做,别说是得人好,人背地里怕是要嫌她说话不吉利,见不得人好呢。
倒是齐娘子觉得林芝说的有几分道理,她与荣小娘见过几面,便上前劝说荣小娘不要出售铺子,不愿自己做生意便出租个三五年,拿着租赁钱当嫁妆,往后每年收租,租赁费恰好能拿来供弟弟读书,亦或是补贴家用。
荣小娘显然是个耳根子软的,明明刚刚还肯定要出售,现在又满脸犹豫,说要回去再想一想。
林芝瞧着她的反应,说是想一想,倒不如说她拿捏不定心思,想要寻人商量一番。
林芝没放在心上,眼角余光恰好瞥到面色沉郁的沈砚。
她眼底闪过一丝好奇,压低声音询问道:“沈郎,莫非是亮大哥说的事情属实?”
沈砚朝她点点头:“的确有些蹊跷,我这回来便是为了这两件事。”
原来沈砚与陶应策回到大理寺后,便想寻觅荣家老人与荣娘子的案件查看对比一番。
哪知道明明三人皆是意外离世,但官府方面竟是没有任何人报案,更没有官吏前去查实核验的记录。
在《重详定刑统》之中有言道:‘凡有杀伤人处,如都保不曾申官,州县不差官检覆及家属受财私和,许诸邑人告首。’,既但凡有杀伤、非正常死亡又或是死前无近亲在旁等情况,都必须差官检验,若是邻里家属隐瞒这事,更是要收到法律究治。[*1]
况且荣家还就在大理寺旁,甚至荣小娘死前还刚刚诉讼案件,联系官府根本便是眨眼的事儿。
沈砚和陶应策觉得其中问题良多,可因三人已入土为安,所以只能来寻觅其子女,看看她们愿不愿意开棺验尸。
林芝抬眸看了看,说道:“看你们的脸色,结果怕是不太好?”
沈砚点了点头,整个事情离奇就离奇不但没有官吏检验记录,甚至寻不到报官记录,而且荣小娘与荣小郎竟是异口同声表示娘亲与外祖父母都是正常离世,反而是亮哥这般的外人表示荣小娘与其父母是意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