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相国在上 > 273各擅胜场(第1页)

273各擅胜场(第1页)

宁珩之收回视线,他并不意外欧阳晦的出手。

孙炎被迫乞骸骨之后,欧阳晦在内阁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再加上天子对沈望的器重人尽皆知,沈望入阁一事稳步推行,还有多少人愿意来烧这位年迈次辅的冷灶?

。。。

暴雨过后,山雾缭绕,望归村像被洗过一般清透。桃林湿漉漉地立着,花瓣坠入泥中,又被晨光晒出淡淡的香。井沿上的红袄已不再滴水,静静地贴在石面上,仿佛吸尽了昨夜所有的雷声与泪。

孙女蹲在井边,指尖轻触那件衣裳。布料粗糙,针脚歪斜,是几十年前的手工。她忽然发现袖口内侧绣着一行极小的字:“招娣不哭,阿婆在。”墨色早已褪成淡褐,若非今日阳光正好,几乎看不见。

她怔住。

原来不是奶奶后来补上的,而是当初做衣服时就缝进去的??那时招娣还活着,还在笑着跑向学堂的路上。这红袄,本就是为她穿去领奖那天准备的。只是人未穿上,命已断绝。

“你看见了?”明心不知何时来到身后,声音低缓如风过竹林。

孙女点头,喉头哽咽:“她根本没等到端午……连裙子都没来得及穿。”

“可她穿上了。”明心望着井底,“在你们心里,在昨夜的光幕里,在千万人齐唱《采莲谣》的时候??她终于穿上了那条红裙,站在阳光下,被人记住,被人呼唤,被人道歉。”

孙女抬头:“可这些够吗?我们跪下了,哭了,说了对不起……但这能换回她十岁的人生吗?能抚平她死前最后一刻的恐惧吗?”

明心沉默片刻,拄杖走近几步:“不能。但我们能让那种恐惧不再重演。”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一辆军用吉普冲破薄雾驶入村庄,车身上漆着共心伦理委员会的徽记。车门打开,下来的是那位档案馆女子,肩上多了道将星。

“我升职了。”她苦笑,“因为‘招娣之井’事件被列入国家记忆工程试点。现在我是‘跨代共感项目’负责人。”

她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最新解密的‘沉默档案’补充卷宗。编号十七-A,记录了当年十七村被捕孩童的审讯全过程。其中有三段音频,虽经消磁处理,但通过新型神经复原技术,已提取出部分残响。”

孙女接过文件,手微微发抖。翻开第一页,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孩子围坐在学堂门前,招娣坐在最前排,扎着羊角辫,手里举着一朵野花。标题写着:“1973年春,望归村小学文艺汇演预选。”

“他们也曾快乐过。”档案馆女子轻声道,“只是快乐太短,痛苦太长。”

就在这时,井中忽然传出一声极轻的哼鸣。

不是歌声,也不是风声,而是一种近乎耳语的震动,像是有人贴着水面低语。三人同时转头,只见井水无风自动,一圈圈涟漪自中心扩散,竟缓缓拼出两个字:**听我**。

“又来了!”孙女惊呼。

“不,这次不一样。”明心蹲下身,耳朵贴近井沿,“这不是情绪共振,是定向传输??有人在试图传递具体信息。”

档案馆女子立刻打开随身设备,启动便携式共心仪探测仪。屏幕上波形剧烈跳动,频率集中在428赫兹,正是人类婴儿啼哭与古老诵经声交汇的“灵魂频段”。

“她在说话!”技术人员的声音颤抖,“虽然信号断续,但我们捕捉到了关键词:‘北山’、‘铁盒’、‘钥匙在歌里’……还有……‘别信塔’。”

“别信塔?”孙女皱眉。

明心却猛地站起身:“民声塔?你是说,那座蓝光闪烁的塔有问题?”

井水平静了一瞬,随即翻涌起来,水花溅起,在空中凝成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小女孩的模样,穿着红裙,嘴唇微启,仿佛在说最后一句话。

然后一切归于寂静。

“我们必须去北山。”孙女坚定地说。

“太危险。”档案馆女子摇头,“那片区域至今标为‘高忆场污染区’,十年前就有两名调查员精神失常,一个整日背诵《承言录》,另一个坚信自己活在1975年。”

“可招娣留下了线索。”孙女握紧手中的日记本,“她说‘钥匙在歌里’。什么意思?”

明心闭目沉思良久,忽而睁眼:“《采莲谣》??不是只有我们现在传唱的版本。你奶奶哼的那段,结尾少了一句。”

“什么?”

“老版本的《采莲谣》,最后还有一句隐词,只在特定时节、特定心境下才会浮现。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过:‘鱼戏莲叶北,声起民心窟。’这个‘窟’字,从来没人解释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