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六公主又喝多了(美食) > 海鲜粥一(第1页)

海鲜粥一(第1页)

赵贵妃也顾不上吃午膳,让母亲通知了大嫂和二嫂分别查查自己房里有没有丢了什么贵重东西,尤其是可以证明镇远侯府身份的物件。

另外叮嘱了在大门守着的御林军,对赵府还得更严防死守几天,宫里没有把李氏审清楚,保不齐这府里还有眼线再把府里的消息传递出去。

尤其是从边疆回来跟着伺候的下人们,李氏贴身伺候的丫鬟、照顾焕哥儿的乳母都给严格看管起来了,不许迈出镇远侯府半步,更不能传出去丁点儿消息。

府里必要的采买也安排给府里多年伺候的老人儿,他们出去也必须要有御林军跟着。

乍一看镇远侯府好似犯了大错,被严格监控起来了,但赵贵妃和赵夫人、赵三郎还有几位嫂嫂都叮嘱了,必须把镇远侯府看得像铁筒一般密不透风,才能避免那些暗中要害赵府之人得到机会。

待所有事情都安顿好了,赵贵妃坐上马车,让金吾卫和吉祥看好李氏,静悄悄地回宫了。

马车入了宫,赵贵妃吩咐车夫先不回翊坤宫,直接到了慈宁宫门口,让门口守卫的侍卫传话进去:“贵妃求见陛下和皇后娘娘。”

须臾,林昭昭从里面迎出来,笑语晏晏向赵贵妃福礼请安:

“给贵妃娘娘请安,看您这如此好的气色,想必是有好消息。”

贵妃扶了林昭昭,挽着她的手边往里走边道:

“昭昭,我有个人要交给陛下和皇后娘娘,赵府的玉佩想必是她偷的,但她背后的人就得你们审了,我刚发现她偷玉佩,她就悬了梁,还好皇后娘娘派给我的金吾卫发现及时才救下她的命。

我现在赶忙交给你们,要不再出点事儿,我可真说不清楚了。”

“贵妃娘娘,您这效率,听说你上午才去,怎么一个午膳的功夫,就找到关键证据了?”

“午膳?哎呀!昭昭,我竟忙着抓偷玉佩之人了,我还没用过午膳呢,快把李氏交给皇后娘娘,你赶快给我做点吃食。”

本来志在必得、满脸春风得意的贵妃娘娘忽然就觉得腿软,这时候平日在翊坤宫都睡完午觉、吃下午茶点心了,可是今儿个除了早起那盏燕窝,她可是滴米未进呢。

“贵妃娘娘,您来慈宁宫快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吧,皇后娘娘也在那儿呢,你们说完话儿,出来我给你做的好吃的就好了。”

贵妃自是点头称是,林昭昭也转身回了慈宁宫的小厨房,看看给贵妃做点什么?

贵妃和林昭昭前脚刚进了慈宁宫,大门外后脚又来了一队人,正是那内务大总管高漓高带着御膳房的小凌子来送那宫里刚刚到的最新鲜的蟹子和鱼。

和现代一样,古代人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有着前瞻性的想法,为了保护生态,在大周,也有明确的规定:每年“四月到七月,严禁大小船只出海捕鱼”。

因此,这到了八月,捕鱼封闭期结束,送来的自然是最大、最新鲜的海鱼、海蟹。

慈宁宫的总管太监康公公听闻高漓高和小凌子来了,知道这又是来送好东西了,如今宫里最大的三位主子都在慈宁宫用膳,还守着这么一位厨艺精绝的六公主殿下,最近慈宁宫的空气中天天弥漫着各种香味儿。

肉香、酒香、点心的乳香、甜香,连带着慈宁宫的宫人也沾光尝到了好多从未见过、从未听过更是从未尝过的美食。

只有一点麻烦的就是,太医们天天在陛下和太后身边一边絮叨着“少食一些”,“食不过三”,一边还给配着那防积食的药饮。

一边吃肉一边喝药,这个境界正如那位铁御史的公子所说,“熬最深的夜,喝最贵的保命药水”“吃完炸鸡立马围着皇城跑三圈儿”这些都属于朋克养生。

说到这个铁公子,倒是一点贵公子的架子都没有,也爱和他们这些宫人聊天,只是他说的每个字好像都认识,但连成一句说出来他们却根本听不懂。

“哎呦,老奴给高大人、凌总管见礼了,这是又给我们宫里送好东西了,太后娘娘可说了,以后你们来就有赏,赏你们有心了。”

康公公一边眉开眼笑地给高漓高行礼,一边赶忙示意身后的小徒弟上前给二人递上荷包,用慈宁宫的银子替太后表达心意,也顺便和这两位陛下眼前的大红人增进增进感情。

“老康啊!你身上的袍子可是有点紧了啊,最近慈宁宫是不是伙食太好了,都给你吃胖了。”

高漓高和康公公开着玩笑,语气中也透着一股亲近。

“高大人见笑了啊,真的是吃胖了。要不太后娘娘怎么吩咐我替她表达心意呢,六公主那手艺自是没得说,但六公主可说了还多亏了您和凌公公见天儿个送的这些最新鲜的吃食。”

要不咋说这各宫总管都是人精儿呢,这一番话,说得高漓高、小凌子听得心里舒坦,他也一同表达了六公主的心意,更是他对六公主的一片忠心。

“哟!这八月刚开海吧,这新鲜的蟹子就送来了,高公公、凌公公有心了啊!快随老奴去喝点茶,吃点点心歇歇。”

康公公吩咐小徒弟去接过那一筐新鲜得直蹦的蟹子,让赶快送去小厨房,六公主刚才正愁晚上做什么呢。

此时,林昭昭正站在厨房门口,接受太医院黄院判的谆谆教诲。

“六公主殿下,最近陛下和太后娘娘吃得实在有点太多了,以至于老臣总要备着这防积食的药饮,这总归不是办法,老臣觉得您还是得做点清淡的,尤其晚膳,多吃流食,少吃那些大鱼大肉。

陛下龙体和太后娘娘凤体可关乎着大周国运,六公主可要慎重对待啊!”

林昭昭面上和煦,心里则暗自腹诽:这老太医,把大周国国运让一个厨子来慎重对待,这是什么道理?

“黄院判,不若今天晚膳,我做点清粥小菜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