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28章拯救王杏花(第1页)

第628章拯救王杏花(第1页)

李成亮被部队赶了出来,卷铺盖回了村里。

这么大的动静,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大家都去凑热闹。

李父李母得知儿子被部队开了,两眼一黑,差点没晕倒。

他们家几个孩子,就这个儿子最出息,自从当了营长后,他们在村里也是扬眉吐气了。

而且儿子还有出息,找了顾漫漫这么个好对象,以后他们李家过不完的好日子。

没想到这才多长时间,儿媳妇儿吹了,儿子也被部队开了,这还让他们怎么活?

“成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

夜风拂过山脊,将烛火吹得微微晃动。岩?没有抬手去挡,任那一点微光在她眸中跳动,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远处的歌声渐弱,取而代之的是草叶摩擦的沙响,以及某种更细微、更深沉的共振??那是Heartwell系统在静默中持续运转的脉搏,如同大地的心跳。

她缓缓闭上眼,玉晶贴在胸口,温热依旧。这感觉熟悉得令人心颤,仿佛林默舅舅当年握着她的手,第一次教她感知情绪波流时的模样。那时她才十岁,蜷缩在老宅阁楼角落,被全家人当作“疯丫头”避之不及。只有他,在暴雨夜里蹲下来,轻声说:“你听见的,不是幻觉,是别人藏起来没说出口的话。”

如今,这句话已化作千万条数据链,穿越国界、语言与偏见,在无数个孤独灵魂耳边轻轻响起。

手机忽然震动。是一条加密信道推送:

【紧急事件触发】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日格勒河畔牧区】

【异常信号特征:高强度共感紊乱+群体性情绪塌陷】

【初步判断:至少三名潜在觉醒者陷入意识纠缠,存在自毁风险】

岩?猛地睁眼。呼伦贝尔……那是“播种计划”首批哨站之一,驻守的是刚完成培训的初级倾听者苏娅,一位蒙古族女教师,也是小叶子最崇拜的学姐。

她立刻拨通阿岩电话:“启动应急响应protocol-7,调用最近的移动支援组,我要亲自去。”

“你刚从青海回来,身体还没恢复。”阿岩声音低沉,“而且那边暴风雪预警已经拉到橙色级别。”

“正因如此才不能等。”她站起身,吹熄蜡烛,“苏娅才二十四岁,她是第一个主动申请去牧区建哨站的人。她说草原上的孩子也需要‘听得见’的大人。如果连我们都退了,谁还能替他们守住那盏灯?”

通话结束,她转身下山。学堂灯火通明,值班室里几名学员正在轮岗监控全球信号网。见到她进来,小满立刻放下耳机站起来:“姐姐,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你留下主持日常课程。”岩?语气坚定,“但你可以帮我做一件事??把《我在听》这首歌重新编曲,加入呼麦元素,做成一段引导音频。如果那边的孩子们正处于共感风暴中心,音乐比语言更容易穿透混乱。”

小满咬着嘴唇点头,眼眶微红:“那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凌晨两点,直升机腾空而起。机舱内,岩?翻阅着苏娅最后传回的日志记录。字迹有些颤抖:

>“孩子们开始互相‘听见’了……起初只是零星片段,但现在,他们的梦连成一片。有个叫巴特尔的男孩说,他梦见另一个村的孩子饿得啃树皮;还有个小女孩整晚哭喊‘妈妈不要死’,可她母亲明明好好的……这不是巧合。他们之间建立了看不见的桥,可没人教他们怎么走过去……我快撑不住了,我的共感能力也在被拉扯……求救信号发不出去,网络断了三天……请你们快点来……”

岩?的手指停在这一页。共感的危险从来不在能力本身,而在**失控的连接**。当多个敏感心灵未经训练地彼此共振,情绪会像雪崩般叠加放大,最终压垮每个人的意识边界。历史上曾有记载,十九世纪西伯利亚某萨满部落因集体通灵仪式失控,导致整村人陷入谵妄,数日后相继离世。

“我们不能再让悲剧重演。”她低声说。

五小时后,飞机迫降在临时清理出的雪地跑道上。寒风如刀,能见度不足五十米。接应的边防武警驾驶雪地摩托引路,颠簸七个小时,终于抵达莫日格勒河边的牧民小学。

校舍门窗结满冰霜,屋内却挤满了人。不仅是学生,还有附近几个嘎查(村落)的牧民,男女老少围坐在火炉旁,神情呆滞,眼神空洞。几个孩子蜷在地上,双手抱头,嘴里喃喃重复着陌生的语言。

苏娅靠墙坐着,脸色苍白如纸,额角渗血。见到岩?,她挣扎着想站起来,却被一把按住肩膀。

“别说话。”岩?迅速检查她的瞳孔反应,“你在强行屏蔽外界信息,对吗?用了玉晶反向吸收?”

苏娅虚弱点头:“不然……我会跟着他们一起疯……三个孩子昨晚同时进入深度共感状态,彼此拉扯记忆和情绪……我试图介入切断连接,结果自己也被卷进去了……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受到了影响,哪怕不具备共感能力的人也开始做相同的噩梦……”

岩?心头一凛。这是典型的“共感涟漪效应”??当高密度情感波动发生时,即使普通人也会通过潜意识接收碎片化信息,形成群体性心理污染。

她立即下令:“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切断外部通讯。小满发来的引导音频准备好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