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71章脸皮这么厚(第2页)

第671章脸皮这么厚(第2页)

>

>**艾力**:感谢命运让我重获光明,哪怕看不见世界,我也要用味道照亮女儿的人生。

>

>**古丽娜的母亲**(由女儿代笔):我忘了很多人,但我记得丈夫做饭时哼的歌,那是我回家的路。

林溪合上笔记,走到灶前。火苗跳跃,映照着墙上那幅蜡笔画??戴墨镜的男人在灶台前忙碌,小女孩偷吃包子,蝴蝶飞舞。如今,画中人已真实走进这座老宅,带来了远方的风、沙漠的日光、雪山的雪水,以及永不熄灭的烟火气。

她忽然转身,对所有人说:“从今天起,‘心音厨房’不再只是教学的地方。我们要成立‘味觉档案馆’,记录每一个因食物而重生的灵魂。不管你是聋的、瞎的、瘸的,还是心里破了个洞的??只要你愿意来,这里就有你的碗,有你的火,有你的家。”

掌声雷动。窗外,雪悄然停歇,月光洒在积雪上,宛如一层银霜铺满大地。

第二天清晨,古丽娜拉着小芸的手,非要教她跳麦西来甫。两人在院中旋转、拍手、跺脚,笑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陈默靠在门框上看了一会儿,忽然转身进了厨房。

半小时后,他端出一盘金黄酥脆的烤包子,放在艾力面前:“你教我的辣白菜面,我回敬你这个。虽然褶子捏得不好看,但馅料是我自己调的。”

艾力摸了摸包子,笑着说:“够烫手,就是新鲜出炉的。”他咬了一口,咀嚼片刻,忽然怔住,“这野韭菜……是你自己采的?”

“嗯。”陈默点头,“后山崖边长的,昨天冒着雪去挖的。你说过,真正的味道,得用真心换。”

艾力眼眶红了。他伸手握住陈默的手:“兄弟,谢谢你让我知道,有些火,烧完了还能再燃。”

午后,林溪召集所有人开会。她摊开艾力带来的手绘地图,上面标注了十几个村庄的名字,每个点都写着“盲人”“独居”“不会做饭”。

“我们不能只等别人来找我们。”她说,“我们要走出去,把厨房带到他们家门口。下个月,第一站去西北,艾力带队;半年后,进西南山区;三年内,覆盖全国所有偏远乡镇。”

有人问:“万一没人信呢?”

林溪笑了:“那就让他们尝一口。人可以不信话,但不会骗自己的胃。”

当晚,暴雨再次来袭。电依旧跳了闸,可这一次,没有人点蜡烛。赵师傅凭着记忆点燃煤油灯,小芸吹起了口琴,古丽娜唱起维吾尔民歌,陈默和艾力并肩站在灶前,一人控火,一人调味,合作完成了一锅酸辣汤面。

汤面上桌时,热气腾腾。林溪舀起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酸、辣、鲜、香交织,舌尖仿佛走过千山万水。

她闭上眼,听见风穿过瓦缝,听见雨敲打屋檐,听见远处传来一声悠长的汽笛??像是某列火车正载着希望驶向远方。

睁开眼时,她看见墙上照片里的艾力在笑,笔记本扉页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爱的传递无边界**

**只要还有人愿意尝一口,火就不会灭**

她起身走到柜前,取出一瓶新酿的玫瑰花酱,贴上标签,写上日期与寄送地址:**新疆?喀什?艾力收**。

然后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日晴转雨,人心如火。

>陈默做出人生第一道成功的红烧肉;

>古丽娜母女团聚;

>心音厨房迎来第十九位学员??一名退伍老兵,失去双臂,却坚持要用嘴撕菜、用脚踩碾调料。

>我们开始筹备“移动灶台计划”,目标是一年内让三百个孤寡老人吃上热饭。

>夜深,雪又起。

>灶火未熄,梦亦未凉。

>明日,继续教人如何用一碗饭,找回活着的意义。

写完最后一笔,她合上本子,走向厨房。锅里还温着一锅粥,是给夜里容易饿的学员备的。她轻轻搅动米粒,看它们在微光中缓缓旋转,如同无数颗不肯沉睡的心。

屋外,晨星隐现,东方渐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这座老宅的灶火,从未如此炽烈地燃烧过。

它烧的不只是柴禾,更是那些曾被遗忘的温情、被掩埋的记忆、被岁月压弯的脊梁。它照亮的不仅是厨房的四壁,还有十七双重新学会期待的眼睛。

林溪站在窗前,看着天边泛起鱼肚白。她知道,这场关于味道与救赎的旅程,才刚刚启程。

而她也将继续书写下去,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记下每一个因食物而流泪、因温暖而重生的灵魂。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一口饭来确认自己还活着;也总有人,愿意为这一口饭,点燃一生的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