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魏晋不服周 > 第210章 富贵险中求(第2页)

第210章 富贵险中求(第2页)

争议四起。

建康方面密信警告:“联邦”二字,易启割据之嫌,御史台已有弹劾之议。而边军将领多持观望,唯恐权力旁落。最棘手者,竟是部分本地豪酋借机发难,称“女子主政,阴阳倒置”,欲借礼教大防瓦解律议会根基。

阿禾冷笑:“他们不说律,只谈礼;不讲理,只讲尊卑。可知礼本生于公,非生于压迫?”

她在一次公开讲习中当众取出《周礼?秋官》残卷,逐条对照:“《周礼》明载‘以两造禁民讼’,何曾限男女?‘听万民之辞’,岂分贵贱?若你们口中的‘礼’是用来堵嘴的,那今日我就破礼立法!”

言罢,她当众撕去象征“妇不干政”的旧规布幡,换上新绣的“**凡能明律者,皆可执衡**”八字锦旗。

风起旗展,满堂喝彩。

然而风暴仍在酝酿。

某夜,阿禾独坐灯下整理案卷,忽觉窗棂微动。一道黑影翻入,蒙面人抽出短刃直扑案前。她未惊,反将手中毛笔掷地,朗声道:“要杀我,不如先听我说完一句话。”

刺客顿步。

“你身后之人许你什么?金银?赦罪?还是说,只要你取我性命,便可免去你妻儿服役之苦?”阿禾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我知道你是谁。你是去年在阳关被判劳役的李三之兄。你弟弟因替灾民争粮被抓,死在狱中。而今你受人唆使,以为杀我就能为你弟报仇?”

那人浑身一震,刀尖微颤。

“错矣。”她走近一步,“真正害死你弟的,是那个克扣赈粮的县丞,是那个篡改账册的师爷,是那个明知冤情却装聋作哑的刺史!而我,正是把你弟名字写进《民问录》的人。”

说着,她打开案头卷宗,取出一页泛黄纸张,上书:“李三,年廿八,阳关人,因聚众请粮获罪,死于杖刑。遗愿:愿后世孩童不再饿腹求食。”

“你看,他不是罪人,是烈士。”阿禾轻声说,“若你杀我,谁来继续为他申冤?谁来让他的死变成改变制度的力量?”

刺客终于跪地,摘下面巾,泪流满面。

阿禾扶起他,唤来乌仁娜:“送他去鄯善疗伤,录入‘火种名录’,其家免除三年徭役。”

事后启明问:“你不惧他是诈降?”

“我信人心。”她说,“恐惧让人挥刀,但尊严才能让人放下刀。”

此事传开,人心愈聚。

九月秋谳大会如期举行,地点定于敦煌旧祠遗址??那棵十年前种下的柳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枝干伸展,覆蔽数亩。树下搭起环形石坛,中央置“秉公持衡”铜印,四方席位按族群、职业、性别均等排列。

大会首日,议题为“何谓正义”。

于阗王女着紫裙登台,直言:“我族有俗,女子不得继承牧场。可去年旱灾,我兄长病亡,若我不站出来管事,三百族人将饿死。我违俗治事,却被控‘僭越’。请问各位,是活人重要,还是死规矩重要?”

无人应答,唯有风过柳叶沙沙。

阿禾起身,取来一块盲文陶板,递给一位视障老妇。老妇触摸片刻,朗声念道:“《联邦律草案》第一条:凡人生而有权知律、用律、传律,不论性别、目明目盲、出身贵贱。”

全场肃然。

第二日,讨论进入核心:是否成立“跨域共审庭”,赋予律议会调阅官府卷宗、传唤官员作证之权?

反对声猛烈。一名边军副将拍案而起:“尔等不过草民,竟敢传唤七品命官?朝廷法度何在!”

阿禾不动声色,命人抬上三具棺木。

棺盖揭开,皆是年轻尸体??两名女教习,一名男执事,均为近期在推行《婚姻自由法》时遭毒杀。其中一人手中紧握半页文书,竟是从某县衙垃圾堆中扒出的密令复印件:“凡阻婚改俗者,格杀勿论,事后报为疫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