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裂竹帛 > 第165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终(第2页)

第165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终(第2页)

韦长宜知道他此行的真正目的,这一路上,心情颇为沉重。

当年狄迈能除贺鲁齐,他身为人证,也算出了大力,以为从此可飞黄腾达,可谁知此后狄迈对他始终不温不火。

狄迈虽然仍用他,却也算不上多么重用,就连辛应乾这半道来投的人,都一跃而居他之上。

他心中常有不平之感,但隐约明白,自己当年毕竟伙同贺鲁氏篡改遗诏,将狄迈到手的皇位给了狄显,虽然后面诚心投顺,可狄迈不杀自己,已是宽宏大量,恐怕心里面多多少少还是记了自己的仇,对自己始终有个疙瘩。

直到后来狄申作乱,狄迈又有用上他之处。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狄申去狄显处讨了手诏,又立一大功,狄迈这才真正重用了他。

他踌躇满志,本以为好日子终于开了个头,前途正不可限量,谁知狄迈紧跟着一番话就将他砸懵在了地上。

如今已经一个冬天过去,他已明白此事无可转圜,先前震惊之意早已淡去,只是每一想起,仍是叹息不止。

狄迈行军不快,仿佛并不急于赶到前线,一面同雍国交涉,一面走走停停,用了近三月才到凤阳。

这期间,雍帝来书推脱几次,对退位之议只是不从。

狄迈驻军凤阳,集结兵马,做出南下之态,雍帝便又主动派遣使者前来求和,却只是要送岁币,连土地都不舍得割,更不必提退位之事。

狄迈也不同他废话,即遣军南下,兵锋直指庐州、滁州。东南响震,解定方急率大军奔赴前线,准备迎敌。听闻雍帝情急之下,更是连罪臣之子都派遣过江,不知是作何想。

刘绍私心并不愿两国再度交兵,狄迈此举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若是雍帝不肯答应,也无他法。

幸好狄迈威名素著,雍帝见他与自己已经近乎只隔江相望,登时吓破了胆,狄迈那边粮草刚一发出,前军刚刚出城数日,大军还按兵未动,他便即改口答应了此事。

雍帝传位之时,听说其诸子间颇有一番争斗,只是这等宫廷秘辛,便是雍人也知之不多,消息千里传来,更是云遮雾绕。狄迈也没有太多心思理会,见雍帝禅位,便如约而退,驻军凤阳,观望动向,两国暂且无事。

其年六月,夏国摄政王于盱眙染病,薨于军,一时雍夏皆惊。

灵柩停于军中数日,按其遗命,不运回长安,就地因山入葬,一应符节皆还于国中。

韦长宜主持一应丧事,扶棺痛哭,思及曩昔君臣鱼水之望一朝成了梦幻泡影,哀恸一阵,也不禁洒下真泪,潸然不止。

出了如此大事,随军的刘绍忽然失了下落,自也无人注意,百年后落在史书之上,大抵也只有“不知所终”四个字而已。

至于此前他发给刘靖的一封家书,其上有什么内容,更没有一星半点记载。

葬礼当日,本该已死的先摄政王却坐在马上,身后跟着二十余人,为首一个乃是叱利兀,余人大多是狄迈身边亲兵,甘愿与他同往。

狄迈没有多说,旁边一匹白马上面,刘绍却笑道:“富贵相交不足贵,你解职之后,仍能有这些弟兄生死相从,也算不枉了。”

狄迈应了一声,回头望去,见到二十余双熟悉的眼睛,一双双正瞧着自己。

在他们后面,晨雾未消,远山朦胧,苍茫烟流横泻于无边原野之上,时时拥出点点苍翠,摇动一阵,又将它们缓缓遮住。

忽然,座下马打个响鼻,二十余匹战马一时昂首振鬣,萧萧长鸣。

狄迈转回头来,望向前面,但见火红的一轮圆日,车轮般大,缓缓转动着从洪泽湖上升起,粘着水面,如流火一般,颤动片刻,忽地间挣开湖水,向着半空一跃而上。

一道霞火从天际滚滚烧来,团团天火落在地上,万千光辉一乍泻地,从草尖、湖面上滚过,又忽地跃起,最后辉煌地落在刘绍回望过来的两只眸子里面。

狄迈在马上拉住他手,问他:“走么?”

刘绍也握住他,答道:“走!”

于是马蹄轻快,向东而去。远处,洪泽湖上泊着几艘小船,半卷着帆席,系在岸边,正随着水波轻轻摇动。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刘绍忽然在马上高唱,“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狄迈含笑听着,眼角延出几道细纹。他虽然很少听这些汉人词曲,这时却也会意,待刘绍唱完,转过头去,同他相对一望,还不及生出脉脉之情,两人便忽地一齐笑了起来。

为君截断黄河水,为君脱下金缕衣,为君青史藏名姓,也为君卸甲落尘泥。从此漂泊江海,远去天涯,纵然烟波茫茫,风险浪恶,一携手处,又哪惧他千里万里!

刘绍洒然一笑,握着狄迈的手,忽地一催马鞭,欢快道:“全军听我号令,一会儿牵马上船,人歇船不歇,挂帆出海,直奔琼州,杀他一个措手不及,驾!”

一如十五年前。

(正文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