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颤抖着取出玉片,轻轻嵌入凹槽。咔哒一声,铁匣开启。
里面没有圣旨,只有一卷绢帛,墨色如新。展开一看,竟是先皇后亲笔所书《女权六策》:
一、女子可入学仕官;
二、婚嫁自主,不得强配;
三、财产继承,男女同权;
四、军功授爵,不论性别;
五、设立女子议政司,参与国策;
六、废除贞节牌坊,禁殉葬陋习。
每一条都锋利如剑,直指千年桎梏。
更令人震惊的是,末尾附有一枚朱印,印文为:“若此策不行,则吾死后亦不入祖陵。”
阿枝双膝跪地,泪水滴落在绢帛上。她终于明白,这场变革从来不是从她开始的。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一位女子,用生命写下反抗的第一笔。
她小心翼翼收好铁匣,准备返程。刚起身,忽觉背后寒意刺骨。转身一看,远处树影下站着一个熟悉身影??谢玉衡。
他穿着深紫官袍,面容沉静如古井,眼神却复杂难辨。
“父亲……”阿枝握紧铁匣,声音冷了下来。
“我就知道你会找到它。”谢玉衡缓步走近,“三十年前,是我亲手将这匣子埋下。那时我还是个年轻官员,也曾热血沸腾,以为可以改变一切。可当我把这份遗诏呈给先帝,换来的是一夜软禁,三年贬谪,还有你母亲……”
他顿了顿,声音微哑:“你母亲本是太医院首席女医官,因支持此策,被诬陷毒害贵妃,赐白绫。她死前对我说:‘若我们的女儿长大,别让她走我的路。’所以我把你送走,让你做个普通村姑,只求平安。”
阿枝心口剧痛。原来母亲并非病逝,而是被害!而父亲……他并非无情之人,只是被时代碾碎了脊梁。
“那你为何现在不出面?”她质问,“为何让一个小女孩的母亲代你上书?”
谢玉衡苦笑:“因为我已无法开口。舌根烙伤,声带尽毁??那是当年反对新政的代价。这些年,我只能沉默地看着你们一步步走完我未竟之路。而你,阿枝,你是她的眼睛,是我的嘴,也是这个时代的喉咙。”
他缓缓跪下,向她行了一个臣子对君王的大礼。
“我不求你原谅。只求你答应我一件事:把真相写进《她光》,一字不删。”
阿枝望着这个苍老的男人,心中恨意翻涌,却又被某种更深的东西压住。她最终伸出手,扶他起身。
“我会写。”她说,“但不是为了你,是为了所有被抹去的人。”
数日后,长安再起波澜。阿枝携铁匣入京,在明慧阁当众展露先皇后遗诏。朝堂震动,史官当场泣不成声。皇帝亲自下诏追谥先皇后为“昭义元妃”,并宣布全面推行《女权六策》。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响应。岭南有女子组建商队,打破家族垄断;蜀中有农妇改良织机,创立工坊;北境边关,李清漪重披战甲,率领一支全女子骑兵巡逻边境,旗上绣着两个大字:“她卫”。
然而,黑暗并未彻底退散。
某夜,阿枝正在整理史料,忽闻窗外有异响。推门查看,只见院中梅树下站着一个黑衣人,手中捧着一本烧焦的书册。
“这是你烧的?”那人声音嘶哑。
阿枝定睛一看,竟是谢家老管家的儿子周全。他曾是家中最低等的杂役,如今却目光如炬,浑身透着杀气。
“你说《她光》能照亮人心?”周全冷笑,“可你知道我娘是怎么死的吗?就因为偷看阿芜写的星象书,被主母说‘贱婢妄想登天’,活活杖毙。我跪着收尸时,她手里还攥着半页纸。我恨!我恨你们这些小姐谈什么自由,却从不知道我们连做梦都要挨打!”
阿枝沉默良久,然后走进屋内,取出一本崭新的《她光》,轻轻放在石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