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一直在喂我们。”她哽咽,“现在,换我了。”
他微笑,抬手轻抚妹妹的脸颊。“你知道吗?最厉害的超武斗技,从来不是打倒多少对手。”
“而是让一个不想活的人,重新觉得??
**这顿饭,值得吃完。**”
话音落下,光柱炸裂,化作亿万光点洒向大地。
每一点光,都落入一口正在使用的锅中。
从此以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奇迹:
印度贫民窟的母亲发现,破锅里的稀饭总比放进去的米多出一碗;
北欧极光下,一对分手多年的恋人因共同梦见“一起包饺子”而重逢;
日本某医院临终病房,一名拒绝进食的老人突然开口:“再烫一下味噌汤,我喜欢热的。”??那是他亡妻的习惯性叮嘱。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只好将其命名为“灶启效应”。
而小穗和林音,则踏上环球旅程,推广“共食计划”。她们不再研究如何控制记忆,而是教人们如何用一顿饭传递爱意。她们说:
>“锅,是最古老的情感放大器。”
>“当你为别人做饭时,你其实是在说:**我看见你了,我在乎你,我不想你饿着。**”
>“这就是最强的武学心法。”
五年后,火星第一座人类聚居地建成。中心广场没有纪念碑,只有一口巨大铜锅,每日定时沸腾,香气弥漫整个穹顶城市。孩子们从小被告知:“地球上的亲人每天都在为我们做饭,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给别人盛饭。”
而在地球深处,黑色圆锅再次闭合,回归寂静。
但每当万家灯火亮起,锅身都会微微发热,仿佛在梦中微笑。
某个冬夜,小穗独自回到东京旧码头。餐车还在,车身那行粉笔字已被雨水冲淡,但她重新写了一遍:
>**“此宴永不结束,因爱从未缺席。”**
她煮了一锅红豆饭,摆上两副碗筷。
一阵风吹过,第二副碗筷动了。
她不动声色,只轻声道:“今天的饭,软硬刚好吧?”
风停了。一只布偶熊从座位下爬出来,爪子沾着米粒,嘴里含糊不清地哼起一首老歌。
那是陈默年轻时常唱的摇篮曲。
小穗低头吃饭,眼角含笑。
远处,海浪轻拍堤岸,像极了小时候哥哥哄她入睡时拍背的节奏。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旅行者一号仍在飞行。它的信号发射器每隔七分钟便会启动一次,播放内容更新为:
>锅铲翻炒声×37秒
>儿童笑声×12秒
>一句清晰的中文:
>**“开饭啦??”**
科学家们争论这是否代表人类最高文明成就。
但答案早已藏在每一个回家推开门、闻到饭菜香的瞬间。
饭热着,人就还能走下去。
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点燃炉火,
这个世界,
就永远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