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徒弟,不要丢下为师去当勇者啊! > 第171章 星神(第1页)

第171章 星神(第1页)

维扎德的拳头几乎是和那贯穿世界的长枪一同,击碎了终焉之神手中的日月。

终焉之神笑了。

“结果,还是有人爱的好啊!”她脸上的笑容越发浓郁,“即便是在杀死她自己父母的时候,她也不忘了趁着这个机。。。

风在桃枝间穿行,如低语,如叹息。那柄锈剑静静立着,青苔爬满了它的脊背,却掩不住剑身深处透出的一丝温润光泽。春雨细细洒落,打湿了石台边缘的红绳,也打湿了摆在一旁那只空陶碗。碗底积着雨水,映出灰蒙蒙的天,也映出一个模糊的身影??是个少年,背着包袱,站在桃林外的小路上,望着这方寸之地,久久未动。

他叫林知安,是北境边陲小镇长大的孤儿。自小听人讲过“阿禾夜”的传说,却从不信真有其事。直到昨夜,他在破庙避雨,梦见一位白发老妪坐在炉前煮面,抬头对他笑:“你来了。”醒来时,手中竟握着一片桃叶,叶脉清晰,像极了一张地图的纹路。他本想扔掉,可那叶子贴着手心发烫,仿佛烧着一团火。

于是他来了。一路翻山越岭,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溪水,只为看一眼传说中的桃林,问一句:**如果我这样的人,也能点亮一盏灯吗?**

他不是好人。他曾偷过旅人的钱袋,曾在饥寒交迫时抢过孩童手中的馍。他也曾被人救过??一个老乞丐分他半碗粥,自己却倒在雪夜里再没醒来。他恨这世道不公,更恨自己软弱又贪婪。但他忘不了那半碗粥的温度,像一根刺扎在心里,拔不出,也化不去。

此刻,他站在桃林门口,双腿沉重如铁。他知道,只要跨进去,或许就再也回不到从前。可若不进去,这一生大概也就这样了??活着,却不曾真正活过。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入。

桃树静默,花瓣落在肩头。他走到石台前,看见那柄锈剑,看见那碗清水,看见缠绕剑身的红绳上系着无数名字与祈愿。有人求平安,有人求原谅,有人只写了一个字:“悔。”

他跪了下来,双膝触地,声音颤抖:“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始。”

没有人回答。只有风拂过铃铛,唤心铃轻轻一震,响得极轻,却直入心底。

他闭上眼,泪水滚落。他想起那个老乞丐临终前的话:“孩子,别怕冷,人心比雪地暖。”那时他不信,如今却忽然懂了??原来温暖不是天生就有,而是有人肯在自己最冷的时候,递来一点热。

“我想学。”他低声说,“不是学法术,也不是学剑,是学……怎么做一个不那么坏的人。”

仍无回应。但片刻后,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位中年妇人提着竹篮走来,鬓角微霜,眉眼温和。她是阿禾的徒孙女,名叫苏挽,从小在这桃林长大,继承了每日煮面的习惯。

她看了少年一眼,没说话,只是放下篮子,从里面取出面粉、葱花、几块腊肉,蹲下生火。炉火噼啪燃起,锅里的水渐渐沸腾。她动作娴熟,仿佛做过千百遍。

“要吃吗?”她问。

少年愣住:“就这样?”

“你以为呢?”苏挽笑了笑,“当年阿婆也是这么对别人的。一碗面而已,能有多复杂?”

她盛了一碗递过去。汤清面韧,腊肉浮沉,香气扑鼻。少年接过,手抖得几乎端不住。

“慢点。”她说,“没人抢你的。”

他低头咬了一口,热气冲上鼻尖,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像饿了十年。吃到一半,忽然停住,哽咽道:“为什么……你要对我这么好?我们素不相识。”

苏挽拨弄着炉火,轻声道:“因为我记得阿婆说过一句话:‘善意不是计算出来的,是本能。’你愿意来这儿,说明你心里还有光。我只是帮它点一下火。”

少年怔住,良久才喃喃道:“可我做过很多错事……我不配。”

“配不配,不是我说了算。”苏挽站起身,指向远处一座小桥,“你看那边,桥栏上刻着字的那个浪子,十年前杀了人,逃亡八年。去年冬天,他抱着一个落水的孩子冲进医馆,自己高烧三天不退。醒来第一句话是:‘我能去桃林煮一天面吗?’”

少年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一人正在桥边清扫落叶,衣衫朴素,神情安静。

“他现在每天清晨送粥给孤寡老人。”苏挽说,“没人逼他,是他自己选的。你说他配不配?”

少年沉默许久,终于开口:“我想留下。”

“留下可以。”苏挽点头,“但你要答应我三件事。”

“您说。”

“第一,每天为至少一个人做一件小事,不说理由,不求回报;第二,每月写一封信,寄给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人,不必奢望原谅,只求坦白;第三,等你觉得准备好了,就为下一个迷路的人煮一碗面,然后告诉他??轮到你了。”

少年郑重叩首:“我答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