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步步登阶 > 第558章 跟自己置气罢了(第3页)

第558章 跟自己置气罢了(第3页)

一周后,陈志平在睡梦中离世。临终前,他留下最后一句话:“告诉世界,我不是英雄,也不是怪物。我只是个迷路的人。”

他的“心印”被正式编入全球共感教育课程,编号C-8921。在后续五年中,共有三百二十七名处于极端困境中的青年,在接触该档案后主动放弃犯罪计划,并寻求心理援助。

然而,黑暗并未退场。

北极气象站事件曝光后,七处秘密研究基地陆续被国际观察员发现。它们隶属于不同国家的情报机构,共同点是都在进行“反共感情绪训练”??通过高频电磁刺激抑制杏仁体反应,使特工能在屠杀现场保持冷静,甚至享受暴力。

最令人发指的是,某些项目竟以儿童为实验对象,美其名曰“未来战士培育计划”。受害者多来自战乱孤儿或贫民窟流浪儿,被诱骗至伪装成学校的设施中接受“心理强化治疗”。

林远联合国际人权组织发起“破茧行动”,利用LXY系统的定位能力追踪失踪儿童的情感残留信号。他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大脑虽被压制共感,但潜意识仍会对外界痛苦产生微弱共振,形成独特的“压抑波纹”,如同被困蝴蝶在玻璃瓶内扑翅。

通过分析这些波纹,救援队成功解救了四十三名儿童。他们在康复中心首次接触到共感设备时,多数人表现出极度恐惧??当他们第一次听见别人哭泣,竟吓得蜷缩在墙角尖叫。

“他们以为那是武器。”主治医生叹息,“共感对他们来说,不是礼物,而是入侵。”

林远蹲在一个小女孩面前,她约莫八岁,眼神空洞。他轻轻打开一台微型播放器,放出一段录音??是肯尼亚共情学院的孩子们摇铃的声音,清脆悠远。

女孩起初抗拒,耳朵捂住。但十几秒后,她慢慢松手,眉头舒展。二十分钟后,她第一次开口说话:“那声音……好像阳光。”

那一刻,林远决定建立“共感重生计划”,专为遭受情感摧残的个体提供渐进式疗愈。课程从最基础的“声音识别”开始,逐步引导他们分辨喜悦、悲伤、愤怒与怜悯。每完成一级,学员可在虚拟空间种下一朵花,象征心灵土壤的复苏。

一年后,首批学员中有十一人自愿成为志愿者,前往冲突地区帮助其他受害者。其中一个曾接受过“情感剥离训练”的少年,在镜像对话中与昔日同伙相遇。当他看到对方眼中映出的自己??手持匕首面无表情地割断平民喉咙??他当场呕吐,随后跪地痛哭。

“我忘了怎么哭,”他在日记中写道,“但现在,我每天都在练习流泪。”

正当共感运动深入人心之际,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逼近。

某日凌晨,S-05发出红色警报:

>【检测到大规模情感干扰源】

>【频率特征匹配K-3实验遗留参数】

>【目标区域:欧洲三大城市地铁系统】

>【预计激活时间:三小时后】

林远立即召集应急小组。数据分析显示,有人在地下交通网络布设了数百个微型共振装置,一旦启动,将在密闭空间引发“群体共感共振风暴”??乘客将被迫共享彼此最深层的创伤记忆,可能导致大规模精神崩溃。

更可怕的是,攻击者似乎掌握了“情感引爆点”算法,能精准诱发羞耻、背叛、丧失等高危情绪组合,极可能引发踩踏、自杀甚至暴力袭击。

“这不是恐袭,”林远沉声道,“是心理灭绝。”

他下令启动“泪盾”终极模式:在全球共感节点释放“镇静谐波”,提前中和异常频率。同时派遣无人机群进入地铁隧道,搜寻并摧毁发射源。

争分夺秒之际,一段加密信息突然弹出:

>“林远,停下。否则我公开你母亲的真实身份。”

>

>附图是一份泛黄的军方档案,标题为《K-3项目副研究员:李小宇》。

林远如遭雷击。

照片中的母亲年轻而冷峻,胸前佩戴特种医学研究徽章。签字栏赫然写着:“本人自愿参与情感剥离技术初期研发,理解其潜在军事用途。”

他跌坐椅中,脑海轰鸣。

原来,母亲不仅是共感之母,也曾是共感之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