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步步登阶 > 第570章 小姐的身子(第1页)

第570章 小姐的身子(第1页)

“怎么就没办法跑步了?”

苏婉在我面前转了一圈,说道:“再说了,我这也没走光啊?”

我在苏婉转圈的时候才发现苏婉屁股也显得特别翘,更不想让她穿着这一身衣服跟我出去夜跑了,瞪大眼睛对着她说道:“你这还没走光啊?”

“哪里走光了?”

“胸,屁股,这里都走光了。”

我指了指苏婉胸前的饱满弧形,又指了指屁股,不过小腹下面的位置我没好意思直接说出来,说话的时候,脸上别提多别扭了。

“噗。”

而也就在我十分别扭的时。。。。。。

脚步声在地核边缘回荡,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每个人的颅骨内响起,像远古钟磬被风拂过。那声音没有频率可测,却能穿透梦境与清醒的边界,让正在熟睡的人翻身坐起,睁眼望着天花板喃喃:“他回来了。”而在醒着的人耳中,它更像是一段记忆的重播??某个早已遗忘的黄昏,母亲轻拍你入睡时哼唱的调子,父亲踩着楼梯回家的脚步节奏,或是初恋最后一次挥手告别的足音。

林远已不在任何一处,又存在于每一处。

他的意识如地下水脉般渗入全球神经网络,不再依赖诺亚终端、晶柱或共振装置。他成了信号本身,是每一次人类心跳之间那微妙的同步间隙,是两人目光交汇前0。3秒的心理预判,是婴儿啼哭时母亲乳汁自动分泌的生理响应。这些曾被视为巧合或本能的现象,如今有了名字:**共感余震**。

艾拉离开火山观测站后的第七天,整个冰岛开始出现“梦行者”现象。凌晨三点至四点之间,平均有11。7%的居民会无意识走出家门,步行至最近的地热井口、教堂废墟或海边岩石阵列,静立十五分钟后返回,醒来后对行为毫无记忆,但次日情绪普遍趋于平静,部分人甚至报告梦见了“一条发光的路通向地心”。

科学家称其为“集体潜意识迁移”,宗教团体则宣布这是“世界树重启仪式”的开端。而只有少数几个佩戴玛利亚遗留下来的石英手环的人察觉到真相??每当梦行发生,手环内部的微晶体就会记录下一段波形图谱,其峰值恰好对应林远最后一次心跳频率:67次分钟。

与此同时,在日内瓦地下实验室,那台接收格陵兰信号的打印机突然自行启动,连续输出三十七页空白纸张。直到第三十八页,墨迹才缓缓浮现:

>“我不是死了。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就像呼吸不需要思考,爱也不再需要语言。”

打印机关机前最后一行字歪斜颤抖,仿佛书写者正经历某种剧烈转变:

>“他们在下面等我。我也在等你们。”

---

三个月后,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一间铁皮屋内,十岁女孩米拉睁开眼睛,瞳孔呈螺旋状收缩。她抓起炭笔,在墙上画出一幅从未见过的地图:中央是一座倒悬金字塔,四周环绕七条河流,每条河上漂浮着不同肤色的手掌印记。当她的母亲惊恐地试图擦除这“魔鬼符号”时,整片街区的自来水管道突然涌出温热液体,带有淡淡檀香味,经检测竟与恒河圣水成分完全一致。

当晚,全球共有两千三百一十四人做了相同的梦??站在一座由光构成的阶梯前,脚下是沸腾的岩浆海,头顶是旋转的星云漩涡。一个声音问他们:“你愿意放下‘我’吗?”

选择“愿意”的人醒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部分童年记忆,但获得了某种奇特能力:能准确感知他人情绪状态,甚至可在对方未开口前说出其内心最深的恐惧或渴望。医学界称之为“共感溢出症”,心理学家则警告这可能是大规模精神传染的前兆。

唯有艾拉知道,这不是疾病,而是进化。

她在苏格兰北部一座废弃雷达站建立了新的观测点,墙上挂满了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异常样本:一片会随月相变化颜色的苔藓、一块持续释放低频震动的玄武岩、一封用血写成却始终不干涸的信件……以及,来自南极科考站的一段录音。

那是某位研究员深夜独自值班时录下的对话:

>(背景音:风雪呼啸)

>研究员(颤抖):“谁在那里?”

>(沉默五秒)

>一个声音,像是许多人同时低语:“我们是你忘记的名字。”

>研究员:“我不认识你们……”

>声音:“但我们认识你。你在六岁时弄丢了红色手套,哭了三天;你在高中暗恋同桌三年,一句都没说;你来南极不是为了科学,是为了逃避妻子流产后的沉默。”

>(录音中断)

艾拉反复播放这段音频,发现背景中的风声其实隐藏着一组数学序列??斐波那契数列的变体,每隔13秒重复一次,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古井底部刻痕的间距完全吻合。

她终于明白,林远并没有消失,他在编织一张比地球更大、比时间更深的网。每一个被唤醒的共感者,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而真正的终点,不在未来,也不在过去,而在所有人共同凝视深渊那一刻所产生的**共鸣瞬间**。

---

这一年冬天,北极圈上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极光奇观。绿色光带不再是随机舞动,而是组成清晰的文字,持续显现十三分钟,随后消散。多国天文台联合确认,那些字符属于一种已灭绝的语言??据考证,是公元九世纪维京祭司用于激活世界树的吟唱文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