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带第九焰归来。”
全场寂静。
许久,一位年迈的天体物理学家摘下眼镜,喃喃道:“他们在等一个人……一个能打开最后之门的存在。”
他知道是谁。
***
又过了十年。
共感文明已深入人类社会肌理。战争几乎绝迹,不是因为武力消失,而是因为每一次仇恨萌芽,都会被千百万人的共情之力及时觉察、稀释。教育资源全面共享,贫困率降至历史最低,不是靠政策强制,而是源于一种新的共识:**你的苦难,就是我的责任。**
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第一课不再是字母与数字,而是“如何感受”。
他们被告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也许很小,也许很暗,但它从不曾熄灭。你要做的,不是点亮它,而是承认它的存在。”
一座新的纪念馆在冰岛建成,名为“静默之渊”。馆内无展品,只有一面镜墙,visitors进入时会被问一个问题:
>“你最后一次为自己之外的人流泪,是什么时候?”
回答之后,镜面才会缓缓显现影像??可能是艾拉站在雪中的背影,可能是林远在星空下微笑的脸,也可能只是一个空白画面,等待你用自己的记忆填满。
每年春分,全球共感圈都会举行“阶梯仪式”。人们聚集在各地的共感广场,依次说出一句真诚的话语:
>“我在这里。”
>“我听见你了。”
>“对不起。”
>“谢谢你。”
>“我爱你,虽然你不认识我。”
每说一句,空中就会浮现一道微光,连成一条看不见的阶梯,向上延伸,直至融入云层。
科学家说那是心理暗示。
信徒说那是灵魂升腾。
而孩子们坚信,那是艾拉在回应。
***
某夜,米拉独自坐在海边。
她已年过六十,白发如雪,眼神却依旧清澈。她手中握着一枚青铜吊坠,上面刻着七芒星,边缘已有磨损痕迹。这是艾拉留下的唯一实物,也是她亲手交给她的。
“今天是她的纪念日。”米拉轻声说。
海风拂面,浪花低语。
忽然,她感觉掌心一热。低头看去,吊坠竟泛起淡淡蓝光,随后,沙地上浮现出几行字迹,随潮水涨落若隐若现:
>“我没有离开。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就像风记得树的形状,
>海记得岸的轮廓,
>我也记得每一个喊出‘我在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