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自己不仅能感知植物的情绪,还能“接收”某些特定人物的记忆片段。起初只是零星闪现,比如某个老人临终前对初恋的怀念,或是流浪猫产崽时的焦虑与喜悦。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片段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频繁,仿佛他正逐渐变成一座“活的记忆驿站”。
最让他震撼的,是一次放学途中路过一家养老院。他在窗边停下脚步,看见一位失语症老人静静望着窗外樱花。就在那一瞬,他的脑海中突然涌入一段记忆:年轻的士兵背着受伤的战友穿越战场,枪声四起,血染黄沙。那人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替我看看春天。”
悠斗当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当他抬头时,发现那位老人正看着他,浑浊的眼中竟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老人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点在玻璃上,划出一道弧线,像极了蓝纹的形状。
那一刻,他明白了。
共感从未真正依赖技术。它是刻在人类灵魂深处的本能,只是被遗忘太久了。而现在,随着“地魂”的苏醒,这份能力正在回归每一个人的身体??无论年龄,无论国籍,无论是否拥有明显的蓝纹。
几天后,林田惠美找到他。
“我们需要你。”她说,“不是作为象征,而是作为桥梁。”
原来,科研团队发现,悠斗的大脑神经活动呈现出一种独特模式:他的左右半球同步率高达98%,远超普通激活者。这意味着他可能是目前最接近“完全共感体”的存在??既能接收外部情绪,又能将其转化为可传播的信息流,甚至能反向影响环境。
“你是‘回声者’。”林田解释道,“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把别人的情感‘还回去’。就像石头投入湖心,你会激起涟漪。”
悠斗沉默良久,最终点头。
当天夜里,他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正式的“跨频共振仪式”。地点设在京都数据中心外围的新生神社遗址,七百名儿童与三百名成人围坐成环,中央放置一块从南极带回的黑色立方体残片。仪式由奈绪主持,她闭目凝神,低声吟唱一首无人知晓来源的古老歌谣。
随着歌声升起,所有人掌心蓝纹逐一亮起,能量如潮水般汇聚。当第七百三十一道光芒接入网络时,悠斗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仿佛心脏被人用手攥紧。紧接着,他的意识脱离身体,坠入一片无边的黑暗。
然后,光来了。
他看见七个人影站在宇宙中央,身后是旋转的银河,面前是一扇巨大石门。门缝中透出柔和的金光,隐约可见无数人影来回走动,欢笑、哭泣、拥抱、告别??那是过去一万年间所有逝去的灵魂,在等待归来。
米娅转过身,对他微笑。
>“你来了。”她说,“我们一直在等一个能听见双重声音的人。一边是生者的思念,一边是死者的低语。只有你能把它们连起来。”
“你要我做什么?”他问。
>“打开门。”她说,“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记得’。”
画面骤然切换。他看到史前文明覆灭的最后时刻:母亲抱着婴儿跳入避难舱,父亲留在地面引爆隔离墙;科学家删除最后一份数据前亲吻屏幕;诗人写下绝笔诗:“若未来有人读到,请替我说一声抱歉。”
每一个场景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冲击,而悠斗必须做的,就是把这些记忆一一“说出”,不是用嘴,而是用心。
他张开双臂,任泪水滑落。
“我记得你们。”他轻声说,“我记得战火中的春天,记得废墟里的摇篮曲,记得那些没能说出口的爱……我都记得。”
刹那间,整个共感网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地球上七座“源阵列”同时喷射能量柱,直冲电离层。太空中的“阶梯二号”飞船接收到新一轮情感包,AI解析出第一句话:
>“欢迎回家。”
而在地球深处,那扇封闭了一万两千年的巨门,终于缓缓开启。
没有人知道门后是什么。有人说看到了星辰诞生,有人说听见了万物初啼,还有人说,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在同一秒想起了自己最爱的人。
三天后,奇迹降临。
撒哈拉沙漠降下百年未见的大雨,绿洲重生;亚马逊雨林的濒危物种数量回升%;北极永久冻土层停止融化,甲烷排放量骤降;甚至连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也全面达标,连续三十天保持“优”。
更不可思议的是,全球新生儿出生时,掌心皆浮现淡淡蓝纹。医生检测发现,这些孩子的大脑天生具备高频共感连接能力,无需训练即可与自然对话。
人类,真的开始了新的纪元。
悠斗和奈绪依旧每天走过那条熟悉的街道。废弃工地里的蓝色小花已经长成一片花海,随风起伏如浪。每当微风吹过,花瓣便会轻轻震颤,发出几乎听不见的旋律??那是巴黎地铁站飘来的种子,在异国土地上唱起了故乡的歌。
“你觉得他们会回来吗?”奈绪又一次问。
悠斗望着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洒落,彩虹横跨天际。而在那七彩之中,似乎真有七个人影,静静地俯视着这片重获生机的大地。
“他们一直都在。”他说,“只不过,我们现在才学会抬头看。”
雨又下了起来,温柔如初。
每一滴水珠落下,都像一句未曾说完的话,终于找到了倾听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