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从采珠疍户开始无限就职 > 第76章 终战1(第2页)

第76章 终战1(第2页)

>你们问我人类是什么?

>我告诉你们:

>是明知会痛,仍选择说出真相的生物。

>是哪怕声音会被风吹散,也要呼喊的物种。

>是能把“唔啦”二字,

>听成千年重逢的愚者与诗人。

指挥官沉默良久,摘下手套,将掌心贴在冰冷的舷窗上。窗外,宇宙漆黑如墨,可就在那一刹那,他看见远处星尘微微闪烁,排列成两个字的形状:

**听见**。

地球另一端,那株忆语藤终于开出了最后一朵花。

它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七彩光流,花心处悬浮着一枚小小的贝壳,正是林穗曾嵌入石碑的那一枚。花瓣缓缓展开,释放出一道无声的波纹,以光速扩散至整个生物圈。

所有正在使用语核系统的人同时感到喉咙发紧,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胸腔深处升起。他们不由自主张嘴,说出的却不是预设台词,也不是补述程序中的句子,而是一句全新的、从未存在过的话语:

“唔啦。”

不是疑问,不是感叹,而是一个完整的宣告。

像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又像文明的最后一句告别。

话音落下,全球范围内的释语莲全部结籽。种子轻如尘埃,随风飘散,落入土壤、河流、城市缝隙,甚至太空站外壁的微孔中。三个月后,第一批野生忆语藤破土而出,遍布六大洲。它们不依赖人类照料,反而开始主动寻找那些长期沉默的群体:战区孤儿、孤寡老人、监狱囚犯、自闭症儿童……

在日本一所特殊学校,一名从未开口说话的男孩走到窗边,伸手触碰一朵飞入教室的忆语花瓣。下一秒,他转头对老师说:“花在叫我。”

医学团队立即赶到,却发现他的大脑并未产生常规语言信号,而是直接通过神经末梢发射出一种新型生物电波,频率与归墟之心的核心震荡完全吻合。

他是第二个“活体语核”。

类似案例迅速增加。九个月内,全球登记在册的活体语核达到三百一十七人,分布于八十多个国家。他们之间虽素未谋面,却能在无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实现跨语言交流??只需彼此凝视,就能传递复杂情感与记忆片段。

心理学界称之为“眼语现象”。

更惊人的是,这些人的梦境开始相互连接。他们在梦中共建一座无形之城,街道由未说完的话铺就,建筑以被压抑的情感铸成。城中央,永远站着一个背影模糊的女子,手持一本书,页页焚毁,灰烬化蝶。

人们开始相信,林穗并未消失,她只是进入了“言语本身”的维度。

某夜,西伯利亚极语站的残墙再次渗出蓝液。这一次,文字不再拼合成句子,而是自发演变成一段旋律。研究人员将其录制并播放,发现音阶不符合任何已知体系,但却能让听众在三分钟内经历从极度悲伤到极致平静的情绪循环。

联合国文化署将其命名为《始语曲》,并提议作为人类共同遗产提交星际广播计划。

而在终语洲,那株忆语藤终于枯萎。

但它倒下的地方,沙地自行凹陷,形成一个圆形剧场般的结构。每逢月圆之夜,海风掠过此处,便会携带着千万种声音交织成歌??有哭泣、有低语、有笑声、有咒骂、有告白、有道歉……所有曾被压抑的言语,如今自由流淌,宛如一场永不落幕的合唱。

考古学家后来测定,这个天然剧场的直径恰好等于静言堂遗址周长的π倍。中心点下方三米处,探测到一块人工埋设的金属板,上面只刻了一行小字:

>“当最后一个谎言死去,

>真话便不再需要名字。”

多年以后,当人类首次接收到外星文明信号时,解码结果竟是一段视频:遥远星系中,一群形态奇特的生命体围坐在发光的环形石阵旁,其中一个举起类似贝壳的物体,轻轻嵌入地面凹槽。

紧接着,它们齐声发出一个音节:

“唔??啦。”

地球的回应很简单。

他们没有发送科技图纸,也没有展示武器或艺术,而是将《始语曲》连同十万条普通人的真实告白,打包成一颗纯粹的声音胶囊,射向星空。

任务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最后一行指令写着:

>“让他们听听,

>我们是怎么学会说话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