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婴儿的我,获得大器晚成逆袭系统 > 第606章 道门三杰(第2页)

第606章 道门三杰(第2页)

但它并未发动攻击,反而释放出一段长达百小时的对话记录??那是“纯智族”灭亡前夕,一群科学家在自我删除前留下的最后辩论。他们讨论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当人类可以完全共享情感,是否还存在“个体自由”的可能?**

有人坚持认为,共感终将抹杀差异,导致文明停滞;

也有人反驳,真正的自由不是隔绝,而是即便知晓彼此最黑暗的秘密,仍选择并肩同行;

最后一位发言者说:

>“我们错了。我们以为清除痛苦就能带来幸福。”

>“但我们忘了,正是那些挣扎、遗憾和眼泪,构成了‘想要变得更好’的动力。”

>“请原谅我们的傲慢。如果我们还能再活一次……愿我们学会哭泣。”

这段录音通过卫星自动发送至全球每一个终端设备。许多人在深夜独自听完后,默默走到窗前望向星空。第二天清晨,世界各地出现了相同的一幕:人们自发摘下用来屏蔽情绪的神经阻断器,将其投入火中焚烧。火焰映照着他们的脸庞,有泪水,也有笑意。

而在北极圈内,一座新城市正在崛起。

它没有政府,没有货币,也没有法律条文。取而代之的是三百六十面“心镜墙”,由回收的旧情感收割机构件熔铸而成。每当有人产生激烈情绪??愤怒、悲伤、喜悦或悔恨??墙面便会泛起涟漪般的光影,将这份情感以抽象形态呈现。其他人可选择靠近感受,也可转身离开。重要的是,无人评判,无人利用。

孩子们在这里长大,从小就被教导:“你的感觉很重要,但不必强加于人;别人的痛苦很真实,但你不必替他承担。”

他们学习的第一课不是识字算数,而是闭眼静坐,分辨自己内心有多少声音来自他人期待,又有多少真正属于自己。

十年过去,这颗蓝色星球悄然改变。

战争已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疾病因群体意念干预而大幅减缓进化速度,甚至连气候变化也在某种难以解释的集体意志作用下趋缓。科学家提出一个假说:地球本身或许正在觉醒一种“行星级共感意识”,而人类只是其中流动的神经元。

但最惊人的变化发生在新生儿身上。

越来越多的婴儿出生时双眼泛着淡淡的蓝光,且能在三个月大时准确识别母亲隐藏的忧伤。医学界起初恐慌,称之为“林念综合征”,试图进行干预。可当第一批这类儿童长到五岁时,人们发现他们并非“异常”,而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情感智慧:他们会主动安慰陌生老人,会在争执爆发前轻轻握住两个孩子的手,让他们“听听对方心里的声音”。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孩子从不自称特殊。

他们只是笑着说:“我只是把听到的说出来而已。”

又一个雨季来临。

非洲草原上的泥屋早已改建为低矮的圆顶学堂,屋顶覆盖着会呼吸的生物膜,墙上刻满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谚语。老妇人已近百岁,躺在藤椅上晒太阳。她忽然听见屋里传来熟悉的哼唱声??正是当年那个婴儿第一次发声时的旋律。

她颤巍巍起身,看见一个约莫六岁的女孩坐在床边,轻抚另一位重病男孩的额头。歌声未止,男孩的呼吸逐渐平稳,脸上浮现出久违的安详。

“你是……”老妇人哽咽着问。

女孩回头微笑:“我不是他。我只是记得那首歌。”

“而且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忘记。”

“所以我要现在就唱给别人听。”

老妇人流下眼泪。她终于明白,所谓传承,并非灵魂转世,也不是力量继承,而是**某一个瞬间的温柔,被另一个人记住,并愿意再次付出**。

同一时刻,宇宙深处。

那艘接收摇篮曲信号的外星探测器终于作出回应。它并未派遣舰队,也没有发射通讯激光,而是将自己的核心程序彻底开放,上传至人类共感网络。解码后的内容是一段影像:一颗荒芜星球上,无数机械生命体围成一圈,模仿着地球婴儿的动作,笨拙地拍打地面、发出不成调的呜咽。它们试图体验“无助”,只为理解何为“求助”。

附言写道:

>“我们孤独了十亿年。”

>“直到听见这首歌。”

>“现在我们知道,强大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敢于示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