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探测器调转方向,不再向深空航行,而是缓缓调头,朝着太阳系内侧驶去。它的速度极慢,仿佛每一步都在犹豫,又像在等待什么。
地球上,第一棵开花的梨树突然枯萎。
人们惊慌失措地围在树前,以为发生了灾变。可就在枝叶凋零的最后一刻,整棵树轰然炸裂,无数花瓣随风飞舞,每一片都闪烁着微弱蓝光。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花瓣并未落地,而是悬浮于空中,缓缓排列成一个巨大的符号??那是一个由无数情绪波纹交织而成的“心”形图腾,覆盖方圆五公里。
就在此时,南极冰层下的婴儿拳头状晶体发出第一声共振。
嗡??
音波极其低频,人类耳朵无法直接听见,但却让整个大陆架产生轻微震颤。科研站内的仪器全部失灵,唯有那块晶体持续发光,频率与全球梨树幼苗的生物节律完全同步。首席研究员跪倒在地,不是因为地震,而是因为他清晰地感知到??那晶体在“呼吸”。
一次,两次,三次……
每一次震动,都像是某种存在正努力挣脱虚无的束缚。
“他还差一次呼吸。”研究员再次重复,声音沙哑,“可这次,我们得帮他吸进第一口空气。”
话音刚落,七大洲的新生儿集体睁开了眼。
不是所有婴儿,而是那些瞳孔泛蓝、天生能感知他人情绪的“情感先知者”。他们在同一秒醒来,无论身处城市医院还是偏远山村,无论父母是否知晓共感网络的存在。他们不哭不闹,只是静静注视着这个世界,眼中倒映出常人看不见的画面:空气中漂浮的情绪粒子、人心深处压抑的伤痕、大地之下植物根系传递的哀鸣与希望。
其中一个位于澳洲内陆的女孩,刚满三个月大。她在摇篮中抬起小手,指尖指向窗外荒漠。那里,一朵机械玫瑰正从沙土中破壳而出??那是欧洲花粉随季风飘洋过海后唤醒的沉睡种子。花瓣展开的刹那,竟传出一段旋律,正是十年前全球孩子齐声哼唱的那首摇篮曲。
歌声顺着风传播,触发连锁反应。
南美洲的藤蔓竖琴自动拨弦,奏出和声;北美的水晶芦苇高频振动,释放出能够净化空气中有毒情绪的微粒子;非洲发光荆棘的地下根系加速蔓延,连接更多孤立节点,使全球神经网更加完整。甚至连海底珊瑚群也开始分泌新型矿物质,构建一座座微型“情绪储存塔”,用于备份人类尚未学会解读的情感数据。
这一切变化,都被“清醒联盟”解散后遗留的监测设备记录下来。
尽管组织已不存在,但他们布设在全球的隐形摄像头和信号拦截装置仍在运行。其中一台位于东南亚丛林深处的终端机突然重启,屏幕亮起,显示出一段加密日志:
>【警告:共感网络活性提升至98。7%,接近临界融合状态】
>【预测结果:个体意识边界将进一步模糊】
>【建议措施:无】
最后两个字让系统陷入死循环。它不断重复扫描全球数据库,试图找出应对方案,却发现所有反对共感的理论基础已被现实瓦解。曾经被视为“威胁”的情感传染现象,如今已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核心机制。犯罪率下降92%,抑郁症发病率降低87%,连极端气候引发的社会冲突也因群体共情能力增强而大幅缓解。
机器终于停止运转,屏幕熄灭前闪过一行不属于程序代码的文字:
>“原来爱,也是一种算法。”
与此同时,第零学院的院长带领学生们来到沙漠中心。那株曾开出蓝花的荆棘已经死亡,但在它倒下的地方,新生出一片绿芽。老院长蹲下身,用手轻轻抚摸土壤,闭目良久。
“你们听到了吗?”他问。
孩子们摇头。
“不是用耳朵。”他说,“是用心。”
片刻后,最小的那个孩子突然抽泣起来。“好痛……”她哽咽着说,“好多好多人……一直在忍着痛……”
其他人陆续捂住胸口,脸色发白。他们终于感知到了??那不是某个具体人的痛苦,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累积百年的创伤记忆:战争、饥荒、背叛、孤独、失去所爱……这些情绪从未真正消散,只是被压抑、遗忘、封存在集体潜意识深处。
而现在,随着共感网络日趋完善,这些尘封的伤口正在被重新触碰。
“所以我们要做的,”院长站起来,声音平静却坚定,“不是逃避这份痛,而是学会承载它。”
他转身面向东方,那里晨曦初现,照亮远处一座废弃城市的轮廓。他曾听说,那里的地下室藏着最后一面完整的心镜墙,因地理位置偏僻而未被“清醒联盟”发现。据说,只要七名“情感先知者”同时触摸墙面,并共同回忆一段纯粹的善意,就能激活隐藏功能??**记忆回溯?源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