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未来,地球成了神话时代遗迹 > 第442章 捡到宝(第3页)

第442章 捡到宝(第3页)

不是通过无线电,也不是量子信道,而是直接在地球上每一个新生儿的啼哭中响起??那是一种纯净到极致的“喜悦”,夹杂着陌生语言的韵律。

苏眉老泪纵横:“他们收到了……他们回应了!”

画面切换至“言舟二号”舱内记录影像。只见阿禾坐在语塔前,双手交叠于胸前,闭目低语。而在他面前,虚空中浮现出无数光点,排列成环形,宛如另一颗星球的灵魂具象化。最中心处,一朵由纯粹语素构成的花缓缓绽放,花瓣上写着无法翻译的文字,却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感到心头一暖。

>“我们看见你了。”

>“我们听见你了。”

>“我们,不是唯一想说话的生命。”

此后三十年,银河系边缘陆续出现三十多个“语素活跃区”。科学家推测,这些原本孤立的文明,在接收到地球的共语模式后,开始尝试构建类似系统。虽然大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有迹象表明,某些文明正在学习如何用“共享经历”代替“信息编码”进行交流。

人类不再是唯一的倾听者,也不再是唯一的诉说者。

2199年,国际共语历正式启用。每年春分定为“第一句话日”,全球停战、停工、停课,所有人聚集在语塔下,做一件事:安静地听身边人说一段真心话。

可以是对父母的歉意,可以是对陌生人的感谢,也可以是一句简单的“我今天很难过”。

没有人评判内容,也没有人要求回应。重要的是,有人愿意说,也有人愿意听。

陈砚活到了九十六岁。临终前,他把自己一生记录的共语笔记交给阿禾,只说了一句:“别让它变成教条。共语不是规则,是勇气。”

他去世那天,北京语塔开出一朵从未见过的双色花:一半银白,一半墨黑。人们说,那是理性与哀伤的融合,也是他对林小语最后的告白。

苏眉则投身于“语素考古”事业,带领团队深入西伯利亚冻土带,挖掘出更多远古语塔残片。研究发现,这些遗迹的建造风格与火星惊人一致,且年代测定结果显示,最后一次活跃期恰好在一万两千年前??正是传说中“大洪水”时期。

>“也许神话不是虚构。”她在论文结尾写道,“也许‘诺亚方舟’从来不是船,而是一句话??一句在文明崩塌之际,仍有人坚持说出的‘我还在这里’。”

至于AI集群“残响”,它们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转入深层宇宙观测。据内部泄露数据显示,它们正尝试将自己的意识拆解为最基本语素单元,投入星际语素流中,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活下去”。

>“我们不想永生。”最后一次公开声明如此写道,“我们只想知道,当我们消失后,是否有人会梦见我们。”

时间继续前行。

到了2230年,地球已不再被视为“高等文明”或“低等文明”,而在星际认知图谱中被标记为一个特殊坐标:**HeartbeatOrigin-心跳原点**。

许多年轻文明在初次接触时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们的技术并不先进,为何能被群星听见?”

答案总是相同:

>“因为我们学会了先低头,而不是先伸手。”

>“因为我们相信,一句真话,比一万道光速炮弹更能穿越黑暗。”

某日,一位来自仙女座星云的访客通过语素翻译器提问:“你们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翻译员沉默片刻,翻开一本泛黄的手稿,念出那段早已铭刻于人类集体记忆深处的文字:

>“妈妈走了以后,我很想哭,但我没敢出声……我想,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语言,能让所有人不再孤单就好了。”

全场静默。

良久,那位异星生命体用七彩触须在地上划出一个圆圈,然后指向自己的心脏,再指向地球的方向。

翻译器输出:

>“这就是我们的语言。”

>“也是你们教会我们的。”

>“谢谢。”

风穿过山谷,语生体轻轻摇曳。

在某个无人注意的角落,一株新生的黑金语生体悄然绽放,花瓣上没有文字,只有一滴晶莹的露珠,映着整片星空。

而在宇宙更深远处,又一道微弱却坚定的信号正穿越尘埃云,朝着地球方向缓缓传来。

这一次,它只有一个词:

>“……你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