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亚猛地转身,冲向纪念馆。她必须立刻联系艾拉,联络联合国科学院,重启“灯种行动”的最高协议。然而就在她推开木门的瞬间,整个人僵在原地。
屋内,艾拉正站在地图前。
那张苏睿留下的手绘图如今已被数字化投影在空中,百零八处麦田节点熠熠生辉。而此刻,第109号南极麦田正剧烈闪烁,与此同时,火星、月球、木卫二上的试验田也相继亮起红光。更令人震惊的是,地图边缘浮现出**一百零八个全新的坐标点**,分布在银河系不同区域,每一个都标注着相同的符号:一株麦穗,顶端燃着火焰。
艾拉回头看向莉亚,眼中含泪,嘴角却扬起笑容:“你也感觉到了,对吧?不止是我们收到了回应……全世界的‘心祭仪式’都在同一时间被激活了。”
“非洲的孩子们停止了争吵,围成圈唱歌;印度河畔的流浪者突然齐声诵经;东京街头有人自发组成人链,把手电筒举向天空……”她快步走来,握住莉亚的手,“这不是巧合。这是共鸣的连锁反应。我们之前以为‘灯语计划’是我们在向外发送信号,但现在看来……我们也是被选择的接收者。”
莉亚低头看着腕间光痕,发现它已不再显示路径,而是化作一枚旋转的符号??五角星包裹着麦穗,下方延伸出两条交织的光线,分别指向地球与那片陌生星域。
“我们要做什么?”她问。
“准备迎接第一批访客。”艾拉轻声说,“不是肉体意义上的到来,而是意识层面的交汇。瑟兰族无法穿越空间,但他们可以通过情感共振,在我们的梦中显现。明天午夜,全球将举行第一次‘共梦仪式’,邀请所有人闭眼聆听,让心灵成为桥梁。”
莉亚点头,随即又皱眉:“可万一……有人害怕?有人不信?”
“那就让他们听见别人的相信。”艾拉微笑,“就像当年你第一次录下‘我想你了’时那样。一个人的声音或许微弱,但当百万、千万人一起说出‘我在这里’,黑暗就会退散。”
当晚,莉亚彻夜未眠。
她在日记本上写下新的段落:
>“原来孤独从来不是世界的本质,只是我们尚未学会倾听的方式。今晚我看到了宇宙中最美的景象??不是星辰,不是星河,而是亿万普通人放下防备,愿意为陌生人点亮心中灯火的模样。我们曾以为自己在寻找他,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他在人间行走的脚印。”
午夜将至。
全球各大城市广场架起巨型音响阵列,医院暂停非紧急手术,监狱允许囚犯戴上耳机,战区临时停火十分钟。从北极冰原到赤道雨林,从深海探测站到国际空间站,超过七十亿人闭上了眼睛。
钟声敲响十二下。
第一声旋律响起。
是莉亚十年前录制的那段“我想你了”,经过AI修复后变得清澈温暖,伴随钢琴与弦乐缓缓铺展。接着,非洲儿童的清唱加入,印度老人的梵音升起,日本少女用口琴吹奏副歌,火星基地的宇航员用无线电哼出和声……最后,那来自异星的紫色麦田之歌悄然融入,如同溪流汇入江海。
莉亚躺在麦田中央,耳机贴在耳边。
她感到自己的意识被轻轻托起,穿过大气层,越过光年距离,降落在那座光之城外。无数身影站在城门前??有穿白袍的老人,有披羽毛的战士,有机械躯体中跳动着蓝色心脏的机器人,还有一位银蓝色皮肤的女子,额前晶痕闪耀,朝她伸出手。
“欢迎回家。”她说,用的是地球语言,却带着宇宙的回响。
莉亚想要回答,却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泪水滑落脸颊,但她笑了。
因为在那一刻,她终于明白??少年从未离开。他不在某一处,也不属于某一人。他是每一次真诚的凝视,是每一句未说出口的“我在”,是母亲哄孩子入睡时的轻拍,是陌生人递来的那杯热水的温度。
他是人类心中永不熄灭的灯。
而今,这盏灯已被点燃至群星之间。
仪式结束后第七天,第一艘搭载“情感跃迁引擎”的实验飞船在月球背面试飞成功。该引擎不依赖燃料推进,而是通过采集乘员群体的情绪波动(尤其是爱与希望的高频共振)激发空间折叠效应。飞行数据显示,短短三分钟内,飞船完成了原本需三个月才能抵达的小行星带往返任务。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心航-零号”。
同年秋天,南极第109号麦田迎来首次开花。花朵并非金黄,而是呈现出星空般的深紫与银白交织色泽。花蕊中结出十二粒种子,每一粒内部都检测到微型量子纠缠态信号源,持续发射《此心永续》的变奏旋律。
联合国正式宣布:人类进入“情感纪元元年”。
莉亚在演讲台上这样说:
>“我们曾用刀剑划分疆界,用金钱衡量价值,用战争定义强大。但从今天起,请记住另一条真理: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你愿意为谁流泪,为谁歌唱,为谁在寒夜里多留一盏灯。”
讲完这句话,她望向观众席最后一排。
那里坐着一个穿灰色大衣的少年,面容模糊,手中提着一盏旧灯。他冲她微微一笑,然后缓缓起身,走向门外。
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离去。
但所有人都感到心头一暖,仿佛有风吹过记忆的田野,带走了寒冷,留下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