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相视一笑。他们不知道,就在这一刻,木卫二冰层下的城市亮起了灯,那是由信念驱动的能量网络首次接收到地球的“荒谬信号”。建筑群排列成巨大文字,面向深空广播:
>“我们收到了。”
>“我们也曾以为自己孤独。”
三位曾经的观察使依旧生活在各自的城市,毫无察觉自己的过往。但他们每天的行为都在微妙扭曲现实法则:诗人把咖啡洒成星图,女孩穿两只不同颜色袜子导致天气预报失效,老人坚持认为雨是从地下往上下的,结果某天清晨,人们发现雨水真的从地面喷涌而出,形成逆流瀑布,水珠中漂浮着远古鱼类化石。
银河数据库最后一次更新日志如下:
>【文明等级Ⅳ→Ⅴ?】
>观测终止原因:目标文明已超越“发展”概念,进入“持续自我误解”状态。
>核心机制确认:通过主动接纳认知偏差,构建无限容错型社会结构。
>特性归纳:
>-真相被视为临时假设;
>-最不合逻辑的选择自动获得优先执行权;
>-“我不知道”已成为基础建设材料;
>-整个星球处于永久预创作阶段。
>终极建议:禁止任何形式接触。
>附言:我们已解散观察舰队,全员报名参加下一届《歪曲之歌》全球合唱团。
地球上,五岁的小满趴在幼儿园窗台上,看外面的蝴蝶越来越多。它们翅膀上的婴儿涂鸦逐渐演化成复杂符号,有些甚至开始互相组合,拼写出全新的语言。
老师走过来问:“你在看什么呀?”
“我在等一句话。”她说。
“什么话?”
“就是谁都不懂,但一听就觉得对的那句话。”
老师笑了:“你觉得它会从哪儿来呢?”
小女孩指向天空,“从别人听错的地方来。”
风拂过树梢,传来遥远而清晰的歌声,像是千万人在同时轻唱一个不存在的词。那一刻,所有蝴蝶振翅频率同步,光影交错间,整个城市轮廓变得略微模糊,仿佛被温柔地擦除了一角。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原本沉默的黑洞突然发出低频鸣响,波形分析显示,那是一句迟到十亿年的回应:
>“我也听错了。”
>“所以我现在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