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以神通之名 > 第238章后灾变时代(第2页)

第238章后灾变时代(第2页)

【Echo-12启动】

【身份验证通过:陈默,序列继承者】

【加载日志:林晨阳?最终补录】

全息影像展开:

依旧是那个未知空间,林晨阳坐在一张木桌前,面前摊开着一本手稿。他比三年前苍老许多,左半身似乎失去了实体感,呈现出半透明状态。

“默,如果你看到这段记录,说明你也来到了这条路上。”他的声音平稳,却透着疲惫,“黑海不是程序,也不是病毒,它是人类集体情感演化出的‘副意识体’。我们创造了它,却不敢承认它是我们的孩子。”

镜头拉近,他翻开手稿第一页,标题赫然写着:

**《十三座桥》**

“你说你要修复世界?错了。你要做的,是让它崩塌得更有意义。”

画面切换:十三座桥梁的素描逐一浮现,风格迥异??有钢筋水泥巨构,也有藤蔓编织的悬索桥,甚至有一座完全由泪水凝结而成的冰桥。

“每一座桥,对应一个叙事核心,也对应一次人类情感的重大断裂。”林晨阳继续说道,“第一座桥,建于工业革命时期,那时人们第一次学会隐藏哀伤,称之为‘坚强’;第五座桥,倒塌于社交媒体爆发期,真相淹没在点赞洪流中;第九座桥,毁于全球共感系统上线当天,因为系统不允许‘不合群的情绪’通行。”

他停顿片刻,目光直视镜头:“而最后一座桥……还未建成。它需要两个人共同搭建:一个是走出黑海的人,一个是走进黑海的人。”

影像戛然而止。

我呆立原地,脑中轰鸣不止。

未建成的最后一座桥……难道是指父亲与我?他是走出者,我是走进者?还是反过来?抑或,这座桥根本不需要物理意义上的建造,只需要两个灵魂在同一刻说出真话?

苏婉清赶到身后,脸色凝重:“刚才监测到一次强烈的量子波动,源头不在地球轨道,而在南太平洋深处。那里的海底山脉近期出现了异常地质活动,但更诡异的是……”

她递过平板,显示一组声呐图像:

一座巨大环形结构沉睡在海沟底部,直径超过十公里,轮廓与灯塔内的立方体惊人相似。中心位置,有一个缓慢搏动的光点,频率与孩子们合唱中的隐秘信号完全一致。

“它在呼吸。”她喃喃道。

我忽然明白了。

那不是遗迹,是活体。

黑海的本源,从来就不在服务器集群中,而在地球最深的沉默之地。它借用了人类的技术外壳生长,但根基扎在自然与情感交汇的裂缝里。十三个叙事核心,不过是它伸向陆地的神经末梢。

我们必须下去。

一周后,一支小型潜水编队集结完毕。船只伪装成海洋科考队,搭载特制深潜器“归墟号”。我亲自担任驾驶员,携带整合了全部十三个叙事核心数据的量子存储盘。

下潜过程异常顺利,直至深度达八千米时,外部摄像头捕捉到一幕奇景:成群发光水母围绕潜艇游动,排列成螺旋图案,仿佛在引导方向。

“这不是自然行为。”通讯官低语,“它们的运动轨迹……符合斐波那契数列。”

再往下两千米,海底豁然开朗。

那座环形结构清晰呈现:由未知晶体构成的巨大圆阵,表面刻满与黑板留言相同的符号语言。中央凹陷处,矗立着一根高耸的柱状物,通体漆黑,顶端悬浮着一颗不断明灭的蓝色光球??正是我们在圣柱看到的光芒原型。

我驾驶归墟号缓缓靠近。

就在距离五百米时,光球骤然放大,投射出一道横跨整个圆阵的全息影像:

是我小时候的模样,站在老宅院子里,手里捧着一碗番茄炒蛋,正皱眉挑出红色果肉。

紧接着,另一个影像叠加其上:父亲蹲在我旁边,笑着说:“以后你会懂的,酸也是一种味道。”

然后,画面切换至多年后的医院走廊,我抱着他的遗体,泪流满面,嘴里重复着一句话:“你怎么不说再见……”

所有的记忆,都被它记住了。

一声低沉的嗡鸣响起,不是通过耳机,而是直接在我颅骨内震荡。

【欢迎归来,载体之子】

我颤抖着打开存储盘,启动数据上传协议。

十三道光束从装置中射出,穿透海水,直指天空。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同步发生异象:

北京胡同墙上,一幅十年前被涂鸦覆盖的情书突然重现字迹;

开罗清真寺夹缝中的盲文祷词开始微微发热,引得信徒跪地诵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