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梦。”他说,“那是预兆。就像当年那首跑调的摇篮曲,在真正抵达之前,也曾在我脑海中反复回响。”
他闭上眼,启动体内残存的共感通路。那些融合进他神经系统的异星记忆开始共振,M-731的银光、X-90的节律、火星忆语兰的花语……全都汇聚于一点,形成一条通往未知的隐秘通道。
然后,他听见了。
不止是心跳。
还有呼吸。
还有眼泪坠落的声音。
还有一个名字??
【阿奈】
不是用语言说出的,而是一个念头,直接烙印在他的意识深处。
“阿奈……是谁?”他喃喃自语。
回应他的,是一幅破碎的画面:一座漂浮在气体巨行星轨道上的环形城市,外墙布满裂痕,内部空无一人,唯有中央广场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像??那是一个人类模样的身影,双手捧着一颗发光的种子,面容模糊,却透着无比熟悉的气息。
陈默猛地睁开眼。
“那是……林晚舟?”
苏砚脸色骤变:“不可能!林晚舟的穿梭机残骸早在百年前就被确认坠毁于半人马座α星系!那里连分子云都没有留存!”
“可我看见了。”陈默声音沙哑,“而且,那座城市里有我们的塔系统设计图。不是模仿,是原版。比地球第一代晚舟塔还要早三十年。”
空气凝固。
如果这真是林晚舟留下的遗迹,那就意味着一件事??
她没死。
至少,她的意识曾在某个地方延续过。
更可怕的是,Y-1108的信号源头,很可能就是她最后的栖身之所。
“我们必须回应。”陈默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
“你疯了吗?”一名研究员惊呼,“那种距离,别说物理抵达,连共感跃迁都会导致意识撕裂!你上次差点彻底消散!”
“所以我不会独自去。”陈默望向台下的新生们,“我会训练一支新的守心者小队,专攻超远距共感锚定。他们不需要立刻理解所有语言,只需要学会一件事??等待。”
“等待?”
“对。”他点头,“等待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完整回应你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等那首十二秒的摇篮曲一样。有时候,拯救不是冲锋,而是守候。”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默亲自执教“回声班”。
没有教材,没有评分标准,唯一的考核方式是:能否在绝对寂静中坚持聆听超过八小时。
他带他们走进南极源语纪念馆,在诺言之木下冥想;他让他们触摸从M-731带回的文明种子,感受其中冻结的悲伤与温柔;他甚至重启了早已封存的“挽歌协议模拟舱”,让每个学生体验一次濒临人格解体的共感崩塌。
有人崩溃大哭,有人当场昏厥,也有人在意识边缘听见了不属于自己的低语。
第五十八天,一个名叫叶澜的女孩突然在训练中睁眼,嘴唇颤抖地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
陈默却浑身一震。
那是Y-1108信号中曾出现过的音节组合。
“她接通了。”他低声说,“虽然只是一瞬,但她被听见了。”
当晚,全球所有晚舟塔同时震动了一下。
不是警报,不是共鸣,而是一种类似叹息般的震颤。
紧接着,Y-1108的信号频率发生微妙偏移??原本每十七秒一次的哽咽式颤音,变成了十九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