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我们刚刚发现,昨晚那片区域的磁场发生逆向极化!持续整整九分钟!而且……不止这一处!全球十二个坐标点同时出现相同现象!科学家说这违背物理定律!但我们知道??”
>
>“他在回应你。”
她看着手机,久久不语。
回头望向灯塔,那扇曾亮起紫光的窗户,如今静静映着朝阳。
她打开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动态,附上昨晚录制的新歌音频,标题写道:
>《昭昭的早晨?海之章》
>献给所有仍在倾听的人。
不到一小时,评论破万。
一位盲人听众留言:“我从未见过海,但听完这首歌,我闻到了咸风,感觉到了浪花溅在脸上的温度。”
一名战地记者写道:“我在叙利亚的废墟里听到它,突然想起十年前母亲哄我睡觉的摇篮曲。我以为忘了,原来一直藏在心里。”
最让她泪目的,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女儿发来的语音:
>“我妈三十年没叫过我名字了。可刚才,她突然拉着我的手,哼起了这段旋律,说:‘这是我女儿小时候最爱听的歌。’我不知道她怎么记得的……但我知道,一定是有人帮她想起来的。”
夏南枝关掉手机,牵起昭昭的手。
“我们回家吧。”
返程途中,她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电,邀请她作为“情感遗产保护项目”首位顾问,推动“不忘”系统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她婉拒了。
“它不属于任何机构。”她说,“它属于每一个愿意相信爱能穿越时空的人。”
回到家中,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将新歌上传至“声音迁徙计划”的公共服务器,并标记为开放授权:任何人皆可改编、传唱、融入自己的故事。
当晚,她独自登上阁楼。
月光依旧洒在钢琴上。
她坐下来,翻开琴盖。那行小字仍在:
>“你听,风也在回信。”
她微笑,指尖落下,弹起《昭昭的早晨》。
这一次,她即兴加入了一段海浪般的琶音,一段模仿海鸥飞翔的高音跳跃,还有一段低音区缓慢推进的节奏,像极了灯塔守夜人的脚步。
弹完,她轻声说:“我回来了。”
风穿过窗棂,拂动银叶,带来一声遥远的应答:
>“欢迎回家。”
她起身,走到窗前。
星尘已在屋脊上站定,面向满月,发出一声清越的呼噜。
同一时刻,地球上十二座古老建筑内,沉寂多年的装置逐一亮起微光。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曾为440Hz闪烁的恒星,再次跳动了一下。
这一次,它不再孤单。
周围已有数百颗星星,随之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