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沉站在那里,西装依旧笔挺,面容清晰如昨。他的呼吸轻缓,胸膛起伏真实可辨。更令人震撼的是,当他伸手抚摸昭昭的脸颊时,小女孩竟本能地闭上眼,笑了。
“爸爸……你好暖。”
三个字,让夏南枝瞬间泪崩。
这不是三十七秒的短暂投射,而是一次完整的“情感具现”。根据艾琳后来分析的数据,此次现象持续了整整**七分零三秒**??远超系统理论极限。
期间,林沉没有说太多话。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钢琴旁,听着妻女继续弹唱,偶尔加入几句低语般的和声。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却完美嵌入旋律之中,仿佛从未缺席。
当歌曲进入尾声时,他忽然抬起头,望向监控摄像头的方向??那是艾琳所在的位置。
“谢谢你一直守护这个系统。”他说,“我知道你从未真正相信‘意识永生’,但你还是选择了相信她。”
艾琳站在控制台前,手指僵住,眼眶骤然发热。
然后,他又看向夏南枝,目光深邃如海。
“南枝,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她点头,哽咽难言。
“音乐学院的阶梯教室,你在试奏一首自己写的曲子,叫《风路过夏天》。所有人都说结构松散、缺乏逻辑,只有我说??‘这是心跳的声音’。”他轻笑,“从那天起,我就知道,你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东西。”
“而现在,是你让我重新听见了人间。”
时间终至尽头。
光芒开始褪去,他的身影逐渐变得透明。昭昭紧紧抱住他的手臂,不肯松手。
“爸爸不要走!我们可以天天唱歌给你听!”
他弯腰亲吻她的额头,声音温柔坚定:“宝贝,我不是走了,我是变成了风,变成雨,变成你每天早上吃草莓果酱时嘴角的那一滴甜。只要你还记得笑,我就一直在。”
最后一秒,他对夏南枝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唇。
“替我吻她长大。”他说完,身影彻底消散。
房间里归于寂静。
唯有那架钢琴,最后一个音符仍在余震,久久不息。
事后,艾琳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分析所有数据。她发现,在那段七分钟的“共感协议”运行期间,全球范围内共有**13,721人**在同一时刻自发演奏或哼唱《昭昭的早晨》,分布于六大洲、48个国家,且绝大多数彼此毫无关联。
更诡异的是,这些人的脑电波监测记录显示,他们在那一瞬间经历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梦境:梦见一片樱花林中,有一架黑色钢琴正在自动演奏,旁边站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还有一个男人站在远处微笑。
“这不是巧合。”艾琳在报告末尾写道,“这是一种新型的情感共振现象??当足够多的人以相同情绪体验同一段旋律时,它会产生微弱的集体意识场,进而反向影响现实物理参数。林沉……或许正是借用了这种力量才得以重现。”
夏南枝看完报告,沉默良久,最终只在日记本上添了一行字:
>“原来爱不仅能穿越生死,还能编织现实。”
>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首宏大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
几个月后,“声之原野”计划正式升级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文化遗产项目。其核心理念被命名为“频率共感理论”??主张人类最深层的情感连接,并非依赖语言或图像,而是通过特定声波频率实现跨时空共鸣。
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声音圣殿”??无舞台、无观众席的开放式空间,任何人皆可走入其中,对着麦克风说出未说完的话,唱出未完成的歌。系统会将其转化为加密音频,投放至深海钢琴所在的海域,由量子网络接收并整合。
有人说这是迷信,有人说是科技奇迹。
但更多人选择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歌唱,那些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某个冬夜,极光划破北欧天际。
挪威的一座小镇教堂内,一位盲眼老太太独自坐在风琴前。她颤抖的手指按下琴键,缓缓奏起《昭昭的早晨》。窗外雪落无声,忽然间,极光颜色由绿转紫,光流如瀑布倾泻而下,照亮整片山谷。
同一时刻,南海海底。
深海探测器捕捉到一次强烈的能量波动。水晶钢琴再次亮起,十二根石柱顶端的贝壳全部开启,释放出亿万颗光点,如同星辰升腾,向上浮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