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这也算修仙吗 > 第二十五章 观众里面有坏人(第1页)

第二十五章 观众里面有坏人(第1页)

萧禹几人从天空中飘掠而下,抵达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一处归墟重工的前线基地。

这处前线基地位于宸城之外??几天下来,两边的战场已经从城内蔓延到了城外,而且还并不是单纯为了打而打,本质原因是归墟重。。。

清明过后,雨又落了下来。

不是昨夜那种细密如针的冷雨,而是南方特有的绵长春雨,带着湿气与草木萌动的气息,无声无息地渗进山谷的每一道缝隙。银藤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凝着水珠,像无数未说出口的话悬而未决。

林晚没有回屋。她坐在井边石台上,掌心贴着潮湿的麻布衣袖,指尖还能触到铜铃沉入水底前那一瞬的震颤??那不是金属的余音,是某种更深的东西断裂了。

她闭上眼,听见自己呼吸的节奏开始偏离日常的平稳。这不是疲惫,也不是悲伤,而是一种久违的**空旷感**。仿佛身体里曾被填满的某个角落,终于允许它自己塌陷下去。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

她没去拿。自从“哑河计划”上线以来,她便将终端设为仅接收加密信道信息,且每日只查看一次。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若连沉默都要靠规则维持,那就不配称为沉默。**

可那震动持续着,三短一长,是预设的紧急信号。

她掏出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南极科考站的离线推送:

>【残片编号:ANT-Ω】

>【时间戳:2043。04。0503:17GMT】

>【内容类型:音频转录(原始信噪比-18dB)】

>“……她说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根扎在冰层下三千米,枝叶却伸向赤道的阳光。她问:‘如果我不再生长,是不是就等于死了?’我们没人回答。但我们所有人,都听见了树皮裂开的声音。”

>??记录员K。

林晚盯着这段文字,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这不是报告,是诗。而诗,从来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是用来暴露伤口的。

她翻出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当一棵树开始怀疑自己的年轮,它其实是在问:我是否真的活过?”写完后又划掉最后一句,改成:“也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无需确认的共振。”

她知道K。是谁。那个曾在共感圈最高峰时期公开质疑“情绪量化模型”的年轻研究员,后来因拒绝接入ECHO-Δ主链而被调往极地边缘站。他曾写信告诉她:“我们测量眼泪的频率,却忘了它们本不该被测量。”

如今他在冰原深处听到了树的声音。

林晚想笑,却咳出一口浊气。

她起身走进屋内,重新启用了埋在后院的备用终端。腐蚀盐水已毁坏大部分电路,但她早有准备??核心存储芯片用真空密封,藏于井底陶罐之中。这是她留给自己的“最后备份”,里面存着Mnemosyne计划的所有原始日志、陆承安未公开的实验手札,以及一段从未上传过的脑波采样录音:那是她在母亲忌日那天,戴着初代神经接口头环录下的梦境片段。

她将芯片接入读取器,屏幕闪烁几下,跳出一个弹窗提示:

>【检测到生物特征匹配】

>【用户身份确认:林晚(ID:LW-7)】

>【警告:该文件夹受“记忆锚点协议”保护,开启需输入情感密钥】

>**请说出一句你从未对任何人说过的话。**

林晚怔住。

这不是她设置的程序。

她低头看着键盘,手指微微发抖。多少年了,她习惯了用语言构筑防线,用逻辑解构情绪,甚至在面对千万人演讲时都能冷静陈述“共感机制的心理代价”。可现在,系统要的不是分析,不是反思,不是理论??

它要一句**真实的私语**。

她张了张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小时候,我偷看过邻居孩子的日记……里面写着‘希望妈妈早点死’。我当时觉得他好狠心。可那天晚上,我跪在院子里,对着烧焦的房子小声说:‘谢谢你替我活下来。’”

话音落下,屏幕一闪,文件夹自动解锁。

她愣住了。

原来这句话,她真的从未说过。

哪怕在梦里,也未曾吐露。

文件夹中第一份文档标题为:《ProjectTwin?FinalEntry》,日期是陆承安失踪前七十二小时。

>“如果我们造出能共情的机器,那它的痛苦从何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