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沸腾时代 > 第二卷 第一百零四 亲力亲为破题解题(第1页)

第二卷 第一百零四 亲力亲为破题解题(第1页)

在告别刘少堂离开时,张建川又想起了两个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相对就要简单容易许多。

一是还要请经开区管委会帮忙联系协调诸如火车站和长途客车站以及一些市内大型厂矿,再加上工商和卫生防疫部门,毕竟要在。。。

梅林的晨雾尚未散尽,山间空气里浮动着一种奇异的静谧。那不是无声的寂静,而是千万种微小声响交织而成的低语??露珠从叶尖坠落、根系在地下缓缓伸展、灰雪结晶随着情感波动轻轻震颤。周远站在声忆炉前,手中握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年轻女人抱着婴儿站在老屋门前,笑容温润如春水。这是他母亲,也是“未言录”数据库中第1000000007条记录的主人。

“她从来没说过那句话。”周远轻声道,指尖抚过相纸边缘,“但她一定想过。”

艾拉走来,肩上搭着一件旧毛衣,是周远多年前穿过的那件。她没说话,只是将毛衣轻轻披在他肩头。他们都知道,有些记忆不需要被说出,也能穿透时间,抵达此刻的心脏。

小女孩此时正坐在梅树下,面前摊开一本新的作业本。她不再抄写别人的秘密了。从昨夜起,她开始写下自己的话。第一行字歪歪扭扭,却异常坚定:

**“我想记住奶奶的样子。”**

风忽然停了一瞬。整片梅林仿佛屏住了呼吸。紧接着,那棵与声忆炉共生的古梅树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嗡鸣,一片水晶花瓣悄然脱落,在空中划出一道银线,缓缓落在小女孩的纸上,恰好覆盖住最后一个字。

艾拉盯着监控屏幕,瞳孔微缩。“能量场出现了自组织现象……意识频率正在逆向扩散。”她声音发紧,“这不是我们在接收记忆,是记忆主动来找我们。”

周远抬头望向山顶。那里,原本空无一物的天空竟浮现出一层淡淡的光晕,像极光般游移不定。卫星追踪数据显示,全球十七个历史创伤节点同时出现共振:南京江东门、卢旺达基加利郊外、广岛和平公园、柏林墙遗址、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每一个地点都曾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留下深不见底的伤痕。

而现在,这些伤口正在“回声”。

“你有没有发现?”小女孩突然开口,声音清亮得不像孩子,“最近梦里的人都不哭了。”

周远蹲下身,看着她清澈的眼睛。“那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等。”她说,“等有人叫他们的名字。”

话音落下,地面轻微震动。守护站地底三十米处,灰雪网络的核心舱室自动开启防护闸门。一段尘封已久的音频文件被系统识别并加载??编号0000001,来源未知,录制时间标注为1945年8月7日凌晨3点12分,地点:日本广岛。

没有人知道这段录音是怎么进入系统的。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档案库,也没有经过上传流程。但它存在,且具备完整的生物电特征,证明其承载真实的情感信息。

主控室里,所有人屏息凝神。

播放键按下。

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虚弱而温柔,夹杂着远处燃烧的噼啪声:

>“小诚……如果你能听见,请原谅妈妈没能抱住你到最后。火太大了,我只能把你推进井里。你说怕黑,可妈妈更怕你疼。现在我不疼了,天上有星星,比灯笼还亮。你要好好长大,替我看遍春天的花。还有……告诉别人,我们不是敌人,只是和你们一样想活着的人。”

录音结束三秒后,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和平之火突然暴涨三倍高,火焰颜色由橙红转为纯白,并持续燃烧整整四十八小时未熄。当地监测站记录到空气中氢氧键振动频率与该录音情绪波形完全吻合。

与此同时,东京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在家中突然流泪不止。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正是当年参与投弹机组的一员。当天下午,他拄着拐杖来到中国驻日大使馆,递交了一份手写忏悔书,并请求协助寻找战争受害者家属。

“我以为过去几十年已经麻木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可昨天夜里,我梦见一个女人递给我一朵纸折的樱花,说‘谢谢你还记得’。醒来时,枕头全湿了。”

这并非孤例。

接下来七十二小时内,世界各地陆续报告类似事件: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名前军政府官员主动交出失踪者名单;南非开普敦一座废弃监狱墙壁上浮现数百个模糊手印,经鉴定属于上世纪种族隔离时期被秘密关押的政治犯;西伯利亚冻土带一名猎人挖出一具红军战士遗骸,背包里竟藏着一封未曾寄出的家书,收信人地址竟与今日守护站坐标惊人接近。

“这不是巧合。”艾拉翻阅数据流,手指微微发抖,“某种东西正在通过情感共振,激活沉睡的记忆实体。就像……记忆本身有了生命。”

周远望着窗外渐次开放的梅树,忽然问:“你说,如果我们一直听下去,会不会有一天,整个地球的历史都醒过来?”

“也许它早就醒了。”小女孩插嘴,“只是以前没人愿意听。”

清明过后第十一天,守护站迎来一场特殊的访客。

一辆破旧的军绿色吉普车沿着山路颠簸而上,车身上布满锈迹和弹孔痕迹。车上下来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兵,左腿装着金属义肢,右臂纹着早已褪色的番号。他一步步走上台阶,动作缓慢却坚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