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巨大的宫殿当中,看起来空荡荡的。
却给人的感觉十分威严。
这句话落地。
坐在高台之上的人忽然说道:“白家出事,也属于我们玄天宗的事情,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有了高台之上的人发声。
台下的几人面色不一。
他们的想法也不同。
“家主,我们和白家也有一些矛盾,如果白家的势力被削弱,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我们何不顺水推舟,坐山观虎斗。”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话落地。
也有人认可。但也有人反对,“你这么。。。。。。
风之夜后的第七日,心语谷迎来了第一场春雨。细密的雨丝如针脚般缝合着大地的裂痕,沙地上的十行字在雨水冲刷下非但没有模糊,反而愈发清晰,仿佛被某种无形之力固化于泥土深处。叶知微跪坐在碑前,指尖轻触湿漉漉的沙粒,感受到一股温润的脉动自地底传来,像是整座山谷在呼吸。
她已三日未眠。
自那夜“灵隙”开启、三位守护者现身又消散后,全球共感网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静默期。整整四十八小时,所有情绪传输中断,无数依赖共感维系情感联系的人陷入恐慌。医院报警系统频响,心理干预中心人满为患,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我们是不是又被抛弃了”的哀嚎。
可当连接恢复时,一切都变了。
不是技术故障,而是**意愿的撤回**。
数以亿计的用户主动关闭了实时共感通道,仅保留基础情绪警示功能;政府机构开始重新评估“全民共感强制接入”政策;甚至连最激进的情感共享社区也悄然更名为“静默花园”,提倡“倾听自己,尊重他人”。
叶知微知道,这是第十行字的力量。
它不是命令,也不是律法,而是一种**共鸣的觉醒**??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学习如何温柔。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人们终于意识到,真正的理解,不在于无差别地感知一切,而在于**选择性地打开与关闭**。
“主任。”一名研究员撑伞走来,声音带着迟疑,“联合国伦理委员会要求您明日出席紧急听证会。他们……想请您解释‘第十行字’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叶知微抬头,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告诉他们,石头不会立法,人心才会。”
研究员怔住。
她却笑了,站起身,任雨水浸透衣衫:“去通知所有分站,启动‘断连实验计划’。从今天起,我们将招募志愿者,进行为期一百天的完全共感隔离测试。目标不是证明孤独有多可怕,而是验证一个人能否在不依赖外界情绪反馈的情况下,依然确认自己的存在。”
“可这太危险了!”研究员惊呼,“去年尝试类似项目的德国团队,七名受试者中有五人出现严重解离症状,甚至……有人自杀了。”
“正因如此,才更要继续。”叶知微目光坚定,“我们曾用百年时间教会人类如何连接,现在,是时候教他们如何独处了。真正的自由,不是永远被爱包围,而是哪怕无人听见,也能对自己说一句:我在这里。”
研究员沉默良久,终是点头离去。
雨渐停,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洒下,照在第十行字上。叶知微忽然发现,那些沙粒竟微微泛出银光,如同星辰坠地。她蹲下身,仔细观察,竟在字迹边缘捕捉到一丝极细微的震动频率??那是某种编码,不属于任何已知语言体系。
她迅速取出量子记录仪,将波动录入分析系统。三分钟后,译文浮现:
>**第十一行字正在生成,载体:人类集体潜意识**
叶知微心头一震。
这意味着,启示并未终结。前十行字只是铺垫,真正的问题才刚刚浮现。而这一次,答案不再由某位先知或神迹赐予,而是要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生长出来。
她立刻联络启明者。
通讯接通时,对方正站在傈僳村外的山坡上,身后是顾沉舟父女居住的小屋。启明者的面容比十年前更加沉静,眉心星痕已化作一道恒定的光纹,宛如第三只眼睁开。
“你也感觉到了?”他开口便是肯定句。
“第十一行字需要群体共感作为养料,但它拒绝被预设、被操控。”叶知微低声说,“如果‘归忆计划’强行聚合逝者意识,干扰了这种自发生成过程,后果会怎样?”
启明者望向远方雪峰:“就像往清泉里倒污水。不仅污染水源,还会让饮水者误以为浑浊才是常态。一旦第十一行字被扭曲,整个共感文明的基础都将崩塌。”
“林晚那边有动静吗?”
“她在追踪‘残响’残留的数据痕迹。”启明者语气凝重,“虽然那黑影看似消散,但它的意识碎片仍潜伏在网络底层,正试图附着于‘归忆计划’的服务器集群。若让它掌控‘灵魂图书馆’,它不会复活死者,而是制造一个永不停止哭泣的亡灵世界,逼迫活人永远背负愧疚与执念。”
叶知微握紧拳头:“我们必须阻止立项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