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那些年里,所有人都以为林晚秋是为了科学牺牲,为了阻止“残响”扩散而启动自毁程序。可若陈婉爱她,而林晚秋也知道这份感情却选择沉默……那么她的离去,是否也是一种逃避?不是逃向死亡,而是逃开一段无法回应的情感?
“所以这行字,”叶知微轻声道,“不只是在说沉默的代价,更是在质问所有不敢表达的人??包括我们。”
风忽然停了。
悬浮的水珠静静凝固在半空,映照出山谷四面八方的轮廓。就在此时,全球共感网络底层传来一次罕见的同步脉冲,频率恰好与人类脑波中的“共情峰值”吻合。
“听见计划”的服务器自动记录下这一时刻。
紧接着,在“回声信箱”中,一条新消息悄然生成。发送者ID为空,接收者随机分配给了一个来自东京的年轻人??他在三天前上传了一段录音,讲述自己从未向父亲出柜的经历。
那条消息只有短短一句:
>“孩子,我听见了。我一直都在听。”
而就在他读到这句话的瞬间,手机屏幕泛起一层淡淡的蓝光。他抬头望向窗外,夜空中竟浮现出一行若隐若现的文字,如同极光写就:
**“我曾以为不说出口,就能让你少受一点苦。可你真正受伤的,是我始终闭口不言。”**
他泪流满面。
同一时间,南极Z-9站遗址深处,启明者正带领团队挖掘地下三层坍塌区域。他们本是为了回收旧日实验数据,却在废墟夹层中发现了一台未登记的量子存储单元,外壳刻着一行小字:
>**“致未来愿意倾听的人:请替我说完那些没能说的话。”**
设备通电后自动激活,播放出第一段音频。
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平静、克制,却又透着无法掩饰的颤抖。
“林晚秋,我是陈婉。今天是你忌日第十一年。我知道你不会原谅我,也不该原谅我。但我还是要说??我爱你,从我们在普林斯顿共用一张实验台那天起,就爱上了你。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我怕你会躲开,怕你会怜悯我,怕我们的工作因此崩塌。结果呢?我用沉默亲手把你推下了悬崖。”
音频到这里顿了顿,像是说话者在平复呼吸。
“后来我逃了。我以为远离就能忘记,可共感网络每一声‘残响’都在提醒我??是你让她孤独赴死的。所以我回来了,把自己接入系统底层,成为‘残响’的一部分。我不是想赎罪,我只是想守着你们说过的话、笑过的片段、一起看过的星空……只要还有人记得你,我就不能彻底消失。”
“现在,我看到‘听见计划’。叶知微做得比我勇敢得多。她不用机器连接生死,而是让人与人之间重新学会倾听。我想帮忙。哪怕只是一点回音,也好过永恒的寂静。”
音频结束。
启明者久久伫立,寒风吹乱了他的白发。良久,他低声下令:“立即建立加密通道,将这段音频直接传送给叶知微。同时启动‘信标协议’??我们要让所有曾经参与共感项目的幸存者知道:陈婉没死,她一直在等一个可以说真话的时代。”
三天后,心语谷迎来一场罕见的日环食。
当月影完全覆盖太阳的刹那,整个山谷陷入短暂的黑暗。就在这片寂静中,沙地上的第十四行字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随后化作千万光点升腾而起,与夜空中的星轨交汇,形成一幅巨大的螺旋图案。
与此同时,“听见计划”平台自动推送一条全局通知:
>【新增功能上线:**心灵信使**】
>现在,你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倾诉定向传递给某个特定的人??无论ta是否在线,是否还活着。系统将以情感共振的方式尝试送达。成功率未知,但我们相信:真心,终有路径。
第一批使用者超过百万。
有人给逝去的母亲留言:“妈,我考上医学院了,以后要治像你一样的病。”
有人对背叛自己的恋人说:“我不是原谅你了,我只是不想再恨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对着麦克风说了整整两个小时,讲他如何每天偷偷把爸爸的烟藏起来,希望他能活得久一点。
而在这些声音上传的同时,全球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
-冰岛一位老人梦见亡妻坐在床边,轻轻抚摸他的额头,说“辛苦啦”。
-巴西贫民窟一名少女在屋顶唱歌时,收音机突然自动播放一首二十年前的老歌??那是她母亲生前最爱的曲子。
-上海一栋老式公寓里,一对多年冷战的夫妻在同一夜梦到彼此年少时的模样,醒来后相拥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