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些字时,已知自己即将死去。
>但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个人,愿意替我活下去。
>她会痛,会哭,会怀疑,但她不会放弃。
>当她终于听见我的声音,请告诉她:
>你不是继承者,你是延续者。
>共感的意义,从来不是让人沉溺于过去,
>而是让每一个孤独的灵魂知道??
>即使在最深的黑暗里,也有人曾为你点亮过灯。”
文档末尾,附有一段加密代码。
叶知微输入破解密钥,系统自动跳转至全球共感网络控制台。数百个蓝点依旧闪烁,但其中七个格外明亮,分布在东京、巴黎、纽约、开罗、悉尼、圣保罗和莫斯科。
“这是……情感共振热点?”顾沉舟皱眉。
“不。”叶知微瞳孔微缩,“这是她留下的‘种子节点’。每一个,都连接着一位在共感系统关闭期间,秘密保存了亲人记忆的普通人。他们不是技术人员,却是真正的守护者。”
她调出第一个节点信息。
东京,山田惠子,67岁,退休护士。她在丈夫去世后,偷偷复制了共感录音,并藏在家中的老式录音机里,每天播放一遍。
“她说,只要声音还在,他就没真正离开。”
第二个,巴黎,卢卡斯?杜兰,42岁,街头画家。他的女儿死于车祸,他在塞纳河畔画了整整十年的肖像,每一张都标注着共感情绪值:“快乐87%”“思念94%”“希望63%”。
“他说,色彩是另一种语言,能说出死者未能说完的话。”
第七个,莫斯科,伊万?彼得洛夫,71岁,前苏联宇航员。他在冷战时期参与过早期共感实验,后来被迫销毁所有资料。但他将最关键的一段代码,刻在了妻子墓碑背面。
“他说,人类终将学会,如何用爱穿越时空。”
叶知微看着这些名字,久久无言。
原来,这十三年,从来不是她一个人在战斗。
“她早就安排好了。”顾沉舟喃喃道,“她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政府,不在科技部,而在每一个不愿遗忘的普通人心里。”
叶知微点点头,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滑动。
她打开全球广播频道,接入所有共感设备。
“各位。”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是叶知微。今天,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十三年前,陈婉教授并没有完全死去。她的意识,以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存在于共感系统的深层代码中。而今天,她回应了我们。”
人群哗然。
直播弹幕瞬间爆炸。
>“真的吗?我妈妈的声音……是不是也能回来?”
>“我爸爸走的时候一句话没留,我能告诉他我有多想他吗?”
>“这不是科学,这是奇迹。”
“这不是奇迹。”叶知微继续说,“这是承诺的兑现。是十三年前,一个女人用生命许下的诺言。她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在痛苦中依然选择相爱。”
她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名字。
“从今天起,‘情感遗产博物馆’将正式开放‘回声厅’。每一位登记过的家属,都可以在特定时间,向逝去的亲人发送一段不超过三分钟的情感信息。如果条件匹配,系统将尝试建立短暂共鸣。”
“请注意,这不是复活,也不是永生。它只是一次对话的机会。一次说‘再见’,或说‘我很好’的机会。”
“请珍惜它,也请尊重它。”
消息发布后二十四小时内,全球申请人数突破百万。